分享

拖坯:从凝固泥土到建造生活

 qyphhh 2016-09-22

拖坯:从凝固泥土到建造生活

驴乐驴 2016-09-22 10:24

小时候,家住的是泥土房,连脊的房子,我家居最右,中间是苏姓人家,最左姓庞。房前是有个院子,种着菠菜、黄瓜、西红杮什么的,是我少年时代暑假里最留连的地方。山墙的右侧有一块空地,搬家进去的时候是个歪歪斜斜的仓房,里面堆着煤、柈子,放着我爸的自行车和冬天的冻梨。

由于建仓房时的先天投入不足,再加上风吹日晒,仓房老得比房子快多了,没几年就要大修了。似乎是我5、6岁的样子,我爸喊来了我叔、我舅和一帮邻居,买了缮房的草,先是把住的房子修了,又要重建仓房。

那之前,我爸就做好了准备。拖坯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家南边不远的地方,是个处于半停工状态的砖厂,砖厂边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可能因为是黄土,不太容易利用,就一直荒着。荒地里有个泡子,长满了苇子、蒲草,里面还有小鱼儿和各色叫不出名的水虫子,也有蛙鸣阵阵。那是我的如果放到现在,估计就被叫成湿地了,放在大点的城市估计旁边的楼盘都会因此把价格抬上来。

拖坯:从凝固泥土到建造生活

所谓“坯”,就是砖的小时候,或者说是没有经过烧制环节的泥砖。“拖坯”,就是由黄土变成坯的过程。看似一坨不起眼的泥,制作起来还颇有讲究。

拖坯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春夏季,日晒时间长,气候干燥,少雨水,易风干。拖坯的工具很简单,锹、钩、桶就够了,当然最得力的是那个模具。模具是木制的,长方形的一个框,在短边两侧有个扶手。制作时先是选一块平整的地面,为了便于晾晒,地面上会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首先要把和好的黄土泥结实地拍进模具,压紧压实,再用力踩上几脚确保它足够结实。为了增加韧性,黄土泥里一般还会均匀地撒上剪成段的干稻草。压实的泥坨并不会马上从模具中脱出来,还要用铲子细细地抹平,用手撩水来回抹均匀,以使表面更光滑。这些工序都完成后,要双手扶着模具轻轻提起。完美的坯应该棱角分明、条线平整,用我爸的话说叫做“棱是棱,角是角”。

我爸拖坯的时候,有砖厂师傅过来围观,说他的手艺比他们的老师傅还好。我就昂着脖说,那是那是,我爸老厉害了。

接下来的工序就完全交给大自然了。泥坨们整齐地躺在地上,任由阳光的普照和风的轻抚,一般情况下三两天的样子就可以翻面了,让阳光和风关照原本贴在地上的那一面。几天后,它们就从湿湿的泥坨变成了一块块坚固的坯,被拉回家,整齐地垛在一起,外面罩着草帘子、塑料膜以防雨淋。

拖坯:从凝固泥土到建造生活

重建仓房的过程记忆中有点模糊了,只记得在砌间墙的时间采用的是一种叫“拉哈辫”的方法。在规划中间墙的位置打上木质的梁和柱,贯通到棚顶,左右以板夹泥,泥的中间是稻草编织成辫子状的绳结,绳辫纵横增加了泥的拉力,也为泥的干燥提供了附着点,绳辫又与梁柱拴在一起,支撑起了整面墙。

坯的构成完全是自然的馈赠,泥土、水、稻草,再加上人的一点勤劳,靠着太阳和风的作用,让泥土风干成建造生活的物件。

如今,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已经找不到可以容许坯们存在的空间,这项传统的手艺也和这个时代渐行渐远。一幢幢钢筋水泥集合成的坚硬丛林从地上长出来,替代了原来的水稻、玉米,驱走了蛙鸣虫叫,马路也远比过去的土路坚硬,踩上去连个脚印都不可能有。当汽车的尾气替代了泥土味道的时候,不知道从前鸡犬相闻的人们,会不会想起曾经被泥土建造的过往。

想起拖坯,努力在坚硬的城市里回想泥土,是我在萎顿生活中为自己保留的一段故乡。

拖坯:从凝固泥土到建造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