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构思技法——运用假想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体,有形体又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体。这就是“无中生有”,讲的是哲学范畴的“道”的属性。 假想,就是主观设定发生了某件事及其最终结果。也为“无中生有”,却是假定的。 在诗歌创作中,作者为了表白自己的感情,使诗的情意显得更突出,往往要运用假想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作者要假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境界,将自己的感情和心意放在这个假想景况中来表现,目的是借此来烘托真实情感,强化其表达效果。这一手法,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夸张和渲染。 请阅览由无名氏创作的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的《菩萨蛮·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是一首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民间创作的词作。尽管它动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却掩饰不住直率、热烈,依然明白如话。主旨是揭示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以一方极尽夸张且离奇的盟誓言语来表达。枕前发愿,且愿有千般,本身也说明了这对男女情深意长。首句是“引子”,由此引发出六件事: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白日见到参星;北斗移到南边;三更出太阳。这都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然而,要割断两人间的恩爱,它们却必须一一出现。这就是假想手法的典型运用,目的是强化抒情主人公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表达。 再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它在六月里初开; 啊,我爱人像一支乐曲, 美妙地演奏起来。 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枯竭。 一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 到太阳把岩石烧裂! 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 只要是生命不绝。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我和你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亲爱的, 即使万里相隔! 此诗为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之作,收集在1786年出版《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中。它吸收了苏格兰民歌的特点。采用质朴无华的口语使诗歌朗朗上口。诗作中可看出诗人爱的火焰熊熊燃烧,对爱情的专注溢于言表。的确,感情到了极度强烈的时候,一般的语言就难以表达衷曲了,而假定性的语言(“四海枯竭”、“太阳把岩石烧裂”)就会自然地流泻出来。民间的诗歌作品尤其如此。它们的作者胸怀坦荡,情感明朗,歌咏时几乎不作遮掩藏饰。彭斯的这首爱情诗就凸显了这一特色,终成传唱不衰的经典。 不妨再试着分析一首题目为《信念》的新诗: 我可以 在风沙的康藏高原上 我可以 把火星上的小公民召集起来 为了生活 我可以离开一切 但不能离开党 背叛她时 背叛她时 我将成为一个乞丐 诗的题目揭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因信仰而形成的信念,也即此诗要传达给读者的主题思想。假想虽因想象的纵横驰骋而生,但往往又和可能实现的未来设想结合在一起。此诗的第一节道出:为了从事神圣的事业,可以放弃舒适的家园。第二节又升华了一步:假想即使去到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火星上,对神圣的事业也矢志不渝,意在强调信念的坚定。 最后,我们再次重温“指点江山”的中华伟人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 关于这首词的主题,词评家们各有见解,莫衷一是,最终由作者本人于1958年的注中阐明: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从诗艺角度看,上阕的昆仑“横空出世”、 积雪而蜿蜒的昆仑山脉如“飞起玉龙三百万”,是大胆而新奇的艺术想象。下阕的“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是艺术化的假想。但它不是为了渲染、烘托什么,只是寄寓诗人“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恢弘理想。 2013.11.8于四川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