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到秋分,天气渐渐变得干燥,按中医来讲这时主要的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意渐重,因此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在这段时间饮食调养应多注意,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总之,秋季养生应以养肺、调肝、健脾、滋肾为原则。接下来我为大家推荐几款秋季养生食疗:
原料:白萝卜1kg,羊肉0.5kg。 制作:羊肉处理干净切成小方块,入热水稍焯去掉血水,捞出放入锅内。白萝卜去皮切成菱角块待用。先将羊肉在锅内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约30分钟,放入切好的萝卜同煮至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萝卜甘凉,能解热毒,祛痰湿、除胀满;羊肉甘温,又富营养,益中气,补虚弱。二者合用,共奏补虚、清热、消痰之功。用于肺虚咳嗽、咯血,有一定疗效。本方祛痰力优,且有凉血止血作用,可作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患者之膳食。
原料:山药30g,玉竹25g,光乳鸽1只,老姜、葱、盐适量。 制作:药材稍冲洗,乳鸽焯水。将材料放入炖盅,炖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止渴。适用于糖尿病之口渴、手足乏力、消瘦者。 原料:白扁豆、茯苓各6g,玉竹、山药各3g,大白菜450g,虾仁100g,米酒、糖、盐、芡粉适量。 制作:药材稍冲洗,加水适量,煮至汤汁约200ml,去渣,汤汁备用;白菜洗净切宽片;虾仁洗净,加米酒、芡粉扮腌。将虾仁入油锅炒至色变红色捞起,再入大白菜炒匀,入药汤、虾仁煮至大白菜熟软后,再勾芡即可。 功效:养阴润燥、止渴生津。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或钙质流失严重者。
原料:白萝卜1个,蜂蜜100g。 制作:将白萝卜洗净,掏空中心,放入蜂蜜,置大碗内,加水蒸煮。 用法:每日2次,随量服。 功效: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按语:萝卜具有良好的顺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民间惯用萝卜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病变;蜂蜜在此有矫味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久咳不愈者可常用。
原料:白果仁40g,芡实30g,红枣40g,桂圆肉10g,莲藕40g,冰糖、蜂蜜各2大匙。 制作:以上材料冲洗干净;莲藕去皮切小块。锅内放入白果、芡实、莲藕及适量水,以大火煮开,改小火煮至熟烂(约1小时),再将红枣、桂圆续煮约30分钟,加冰糖煮融,熄火待凉,最后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芡实补虚,可治女性带下,同时对男性有强精壮阳之功效。本方补肾涩精、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肾不交。 原料:杏仁200g,白糖200g,牛奶250g。 制作:杏仁去皮,研磨为细粉。将上述材料加适量清水,烧开后过滤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润肺止咳。 原料:水发银耳10g,雪梨1个,冰糖15g。 制作:梨去核,切片,加水适量,与银耳同煮至汤稠,再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用法:每日2次,吃雪梨、银耳饮汤。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痰稠及肺虚久咳之症。 按语: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为补益肺胃之上品;雪梨清肺止咳;冰糖滋阴润肺;相佐用于阴虚肺燥之症者颇佳。
原料:白果汁、秋梨汁、鲜藕汁、甘蔗汁、山药汁、蜂蜜各120g,霜柿饼、生核桃仁各120g。 制作:将白果去膜、心,秋梨、鲜藕、甘蔗、山药去皮后切碎,捣烂取汁;再把柿饼、核桃仁捣烂如泥。蜂蜜加适量清水稀释后,加上药汁和泥膏,搅拌均匀,微微加热,融合后,离火稍凉,趁温将其余四汁加入,用力搅匀,入瓷罐。 用法:每次服2汤匙,每日3~4次,可常服。 功效:清虚热,止咳止血。适用于肺结核长期低热、咳喘、咯血、声音嘶哑、口渴咽干等症。 宜忌:咳嗽咯痰量多者忌服。
除了上述饮食调养外,坚持锻炼身体也必不可少,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