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谁家寒食归宁女 “冬,杞伯姬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伯姬,鲁庄公长女,于鲁庄公二十五年嫁与杞侯为妻,故名杞伯姬,两年后归宁。归宁者,女子出嫁,返回娘家问父母安也。 出嫁女回娘家,除了归宁,还可能因其他事由,比如被休弃逐回等,情况各有不同,左传对此解释如下: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诸侯的女儿出嫁之后归宁,称为“来”,比如本文开头所记之“杞伯姬来”,这是站在娘家的角度说的,意思是女儿回来探视父母。 如果是被夫家所弃而返回娘家则称“来归”,意思是来而不再返回,《左传·宣公十六年》即有“郯伯姬来归”的记载。 诸侯的夫人回娘家称“如某”,这是站在夫家的角度说的,《左传·文公九年》即有“夫人姜氏如齐”的记载,意思是姜氏回娘家齐国省亲去了。诸侯夫人被休弃返回娘家称“归于某”,这也是站在夫家的角度说话,意思是“大归”,去而不返,《左传·文公十八年》即有“夫人姜氏归于齐”的记载,说的是那位哀姜,先与小叔子通奸,继而引发鲁国政坛动乱,虽未被休,但由于夫死子被杀,难以在鲁国安身,只能大归于齐。
左传拾趣外一则:骊姬之谋 晋献公自从用士蔿之计清除桓、庄两大家族势力之后,便一心一意治国理政。他在位共二十六年,期间不断开疆拓土、扩充晋国实力,颇有建树,算得上有作为的诸侯。不过,在立储问题上,晋献公却犯了与前面曾经提到的陈宣公类似的错误——因宠爱姬妾而试图废长立幼,为日后变乱种下祸因。 蒋勤勤也演过齐姜 晋献公的原配夫人娶自贾国,未有子嗣。后来晋献公与他父亲晋武公的姬妾齐姜私通,生下一女一子,女儿后来嫁至秦国,成为秦穆公夫人,儿子申生为长子,自然成为太子。齐侯的女儿嫁给其他诸侯为夫人或姬妾,都可以称齐姜,此齐姜到底是哪位还真不好判断。看来诸侯各国为了寻找靠山,纷纷与齐国结亲,“齐姜”遍布各地。之后,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女名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女名子,生了夷吾。这大小两名戎女可能是姐妹,小戎女极有可能是陪嫁过来的媵妾,也有可能二人分别娶自不同地方,说法不一。再后来,晋献公率军讨伐骊戎,骊戎打不赢晋国军队,送上一对姊妹花——骊姬及其妹妹以和亲。晋献公见二女貌美,遂纳而归。骊姬后来生了奚齐,她妹妹也生下一子,名卓子。晋献公可谓姬妾众多,子嗣亦众多。 众姬妾中,骊姬独受宠幸,不然当初晋献公何以得此女而退兵呢?骊姬生下公子奚齐之后有了野心,想做通晋献公工作立奚齐为储君。为此,骊姬贿赂晋献公的两名男宠,一个名叫梁五,一个名叫东关嬖五,通过他们向晋献公吹风造舆论。国君除拥有夫人和姬妾之外,还有数量不一的宠人,既有女宠也有男宠,女宠曰“内宠”,男宠曰“外宠”,梁五与东关嬖五自然就是晋献公的两名外宠了。 不高明的阴谋自无足论,而梁五与东关嬖五这两人做思想工作倒还真有一套,且看他们如何向晋献公传话: “曲沃,是国君的宗邑,是您父亲和祖父夺取大宗地位的发家之地和老根据地;蒲邑与南、北二屈,则是晋国的边陲重镇,这几个地方都必须派重量级人物人镇守。若宗邑无主,百姓则会失去畏惧之心;边陲无主,就会勾引起戎狄侵犯之意。民众轻视政令,戎狄窥探边境,这都是国家大患。不如派太子申生主管曲沃,同时让重耳、夷吾二人分别主管蒲邑与二屈,这样既可以管束民众,又能够震慑戎狄,从而得以彰显国君之功”。
还别说,这番话无论是出自骊姬授意还是二五之构思,皆颇有道理,晋献公颇为认同并当即做出安排。当年夏天,太子申生出掌曲沃,重耳镇守蒲城,夷吾镇守南北二屈。此外,晋献公其他姬妾所生的儿子,也都相继被派往边远地区安置。如此这般之后,晋献公的众儿子们留在国都绛城的,就剩下骊姬二姐妹所生的奚齐与卓子二人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猜想了,骊姬继续与二五串通一气,不断向晋献公进谗言挑拨其与申生、重耳、夷吾等公子们的关系,最终迫使太子申生自杀,晋献公亲自讨伐二公子,重耳与夷吾先后流亡他国。公元前六五一年,晋献公去世,群公子争位,晋国大乱,这是后话。 上一期:春秋版“霸道总裁爱上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