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画系列】之竹君子墨竹图

 bibbiwu 2016-09-23


苏东坡在《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写道:“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苏轼把文同的画列为其“四绝”之四,排在最后一位。这故然与古人重视诗文、道德文章高于一切的传统观念有关。但真正为文同带来巨大声誉,并确立其在中国艺术史上重要地位的,正是他的墨竹画,以及他开创的“湖州竹派”。


元代画家李衎在其《竹谱详录》中说:“墨竹亦起于唐,而源流未审。旧说五代李氏(李夫人)描窗影,众始仿之。迨至宋朝,作者浸盛。文湖州最后出,不异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文同的墨竹画怎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呢?

文同 墨竹图 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

▲ 文同 墨竹图 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


文同的墨竹画以及他开创的“湖州竹派”是中国“文人画”的真正源头。他们独辟蹊径,大胆创新,使中国绘画风格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深刻变化。文同能够担负起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并非出自偶然。


文同墨竹哺育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画家。到元代,画竹好手如雨后春笋,名家辈出,“湖州竹派”队伍进一步壮大。赵孟頫、管道升夫妇,柯九思,吴镇,顾安,李衎父子,无不各擅其妙,极尽墨竹风采。同时“文人画”以墨竹开端,走向成熟,走向兴荣。到明代,王绂、夏昶、唐伯虎等人都是画竹高手。到了清代,“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画竹名家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是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郑板桥 墨竹图 纸本水墨

▲ 郑板桥 墨竹图 纸本水墨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绘画以兰、竹为主,而且全用水墨。他师法文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胸无成竹”的绘画理论: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先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郑板桥全集》)

 ▲ 郑板桥 墨竹图 纸本水墨

▲ 郑板桥 墨竹图 纸本水墨


郑板桥画的墨竹与书法已完全溶为一体,在简单的黑白色中,诗情画境,完美统一。他有一首有名的咏竹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的一枝一叶牵动着民间的疾苦声。文人画中的孤芳自赏已经升华到一个新高度。郑板桥可谓是文同“画以载道”精神的最好继承者。


石涛 墨竹图

▲ 石涛 墨竹图


清初还有一位大画家石涛(1642-1707),喜爱画墨竹。他以繁杂、多变的山水画技法来写竹,号称“野战”。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他的一幅巨幅墨竹图。画面气势恢宏,令人赏心悦目。用笔粗厚,又不失清逸;枝叶纵横四溢,而又不失法度。更令人惊异的是画面右方赫然书写着四个粗黑大字:“高呼与可”。他在呼唤什么呢?是在请求先贤前来检验自己的作品,还是在想象穿越时空,梦回宋朝,向文与可表达自己的崇高敬意呢?


相关链接:

吴镇墨戏之作《墨竹谱》

文人画系列之 兰

文人画系列之 墨梅

文人画系列之 说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