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瓷器高清大图(九)

 天宇楼33 2016-09-23

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宋,高4.3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盘敞口,坦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无釉处镶铜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外壁明显见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时留下的“泪痕”状垂釉。器里口沿模印回纹一周,内壁模印荷花纹饰,盘心模印双凤菊花图案。外底镌刻清代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诗曰: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后署“孟春御题”。钤“比德”、“朗润”两方章。

此件定窑白瓷盘上刚劲有力的图案线条、层次分明的构图以及以缂丝图案为摹本的凤穿花纹样,均在暖白色釉层的掩映下相得益彰。此盘在传世宋代定窑器物中虽非精品,如白色釉面中有黑色杂质,修足也不甚规矩,但从乾隆皇帝题诗之举也足以证明当年定窑器物在宫中受宠的情形。此盘曾一度流出宫外,20世纪50年代由国家文物局购回并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定州在北宋时是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这里不但生产瓷器也铸造金银器,同时还是丝织物的集散地。在这种大环境下,定窑工匠们自然会将金银器的模造技法和丝织物的图案与白瓷的烧造技术结合在一起。所以定窑白瓷上的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定窑酱釉盖碗,宋,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5.3cm

碗直口,深腹,圈足。盖顶置瓜蒂形纽。通体施酱色釉,碗口沿及圈足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宋代定窑除以烧造白釉瓷器著称外,其黑釉、酱釉瓷器也相当精美,俗称“黑定”、“紫定”。与定窑白釉瓷器相比,这些器物烧造数量较少,因此更显珍贵。

  这种形制的盖碗,在宋代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以河南、河北两省居多,除酱釉品种外还见有白釉、青釉器物。这些器物一般无纹饰,也有个别以刻划莲瓣纹装饰。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宋,高12cm,长25.8cm,宽18.4cm

枕呈腰圆形,素底,后部开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其间。枕四侧面开光内均刻划卷草纹。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目前已知的有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宜阳窑,山西介休窑、河津窑、交城窑等。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9.4cm,口径3cm,足径9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通体绘有黑彩纹饰。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用各种装饰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

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内容丰富。纹饰绘画用笔简练,线条明快,图案结构自由,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所描绘的人物活动、飞翔的群雁、游动自由的鱼、水中摇摆的水草,以及画中题诗等都形式自如活泼,富于生活气息。


琉璃厂窑黄褐釉彩绘双鱼纹盆,宋,高12.5cm,口径46cm,底径29.5cm

盆敞口,宽边,卷沿,浅身,腹壁斜收,平底。胎体厚重。通体施黄褐色釉。盆里心绘绿色双游鱼,鱼身刻划鳞片,四周衬以水草。

这件器物系四川华阳琉璃厂窑制品,该窑善制黄、绿釉瓷器,刻、划花纹生动,工艺简朴,独具一格。


三彩剔划花兔纹枕,宋,高10.5cm,面横36.8cm,面纵17cm,底横36cm,底纵14.5cm 枕略呈扇形,枕面边缘刻划花叶纹,中心为复线长方框,内有一花瓣形开光,开光内刻划黄兔、绿草、白色的土地。开光外为黄色剔花卷枝纹。施釉至枕侧一半处,釉边沿饰复线装饰。枕背面有一圆形通气孔。素底。此枕主题纹饰更加突出,设色淡雅清新。从现存实物资料看,宋代大多数三彩枕以绿色为基调,辅以黄、白、褐等色,几乎不见蓝色,配色清新明快,柔和淡雅。纹饰主要有人物、花鸟、动物等。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宋,高11cm,面横25cm,面纵22cm,底横21cm,底纵16cm

枕呈腰圆形,施釉至近底处。枕面出一窄沿,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卧。枕面剔刻出四花一叶,呈钱形分布。枕侧光素无纹,背部有一孔。素底无釉。

白釉剔花工艺是先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刻出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胎色,外再施透明釉,胎色与化妆土色对比鲜明,纹饰也更加突出醒目。

 


黑釉油滴釉盘,宋,高5cm,口径21cm,足径6.5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黄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此盘胎釉特征与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地区调查窑址时发现的标本相类似,因此可断定此碗应为山西瓷窑的制品

 

黑釉凸线纹瓶,宋,高27.5cm,口径5.5cm,足径8.7cm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宋,高21cm,口径6.5cm,足径7.5cm

瓶撇口,细颈,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黑釉,腹中部一周素胎无釉,其上刻划两组水波纹。

宋代瓷器大都形体秀美,朴素大方,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此瓶即为一例。装饰方面,在深色的器物上显露一周浅色装饰带,颇为醒目。

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之句,从唐代起人们就以“春”字代酒。玉壶春瓶定型于宋代,其后逐渐向陈设器转变。它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瓷器高清大图(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