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商评:决策过程中要小心“利润最大化”的陷阱

 昵称535749 2016-09-23
要仔细考虑眼前的经济考量,但不要就此停止。

译者:搬那度 原文作者:Joseph L. Badaracco

发布:2016-09-21 18:40:48 

什么才是做出艰难的商业决策的正确方法呢?我们都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遵守法律,同时采取必要行动,将利润最大化,或者创造最大的股东价值。这种逻辑,还有那些强调这种逻辑的机构,如竞争性市场、法治制度,除了已经改变了世界之外,还帮助了数十亿人摆脱贫困。但是,对灰色地带决定来说,标准答案并不是正确答案。

所谓灰色地带,就是那些前景非常不明确、对人们的影响甚大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仔细考虑眼前的经济考量,但你不能就此停止。你必须以经理的角度处理这些问题,也要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分析,当然也包括了冷静地进行财务分析。然而,到了最后,你还是要依赖自己的判断力,以人类的身分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中,研究数据、掌握资料固然重要,但这是不足够的。处理灰色地带问题的时候,你不仅要仔细考虑经济考量,还要考虑经济考量以外的事物。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是一家制药商的首席执行官。你必须决定要不要召回某种新药物。你应该如何做出这个决定呢?你应该只顾遵守法律,作出一个能将利润最大化的决定,还是应该仔细考虑你的决定将会给病人的健康和性命带来什么影响?另外,要是你的业务单位正在考虑裁员呢?你会只顾将利润最大化,把裁员当作是在报废机械一样,还是会考虑你的所有选择将会给你的员工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人们一般认为,组织中的经理只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回报,或者将之最大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是个显著的发展。这个理论假设以前在一群学术专业领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模型等)中广泛使用。但是,在20世纪末期,这个假设不知何故主要在美国演变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决策原则。从一个人道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思考方式,这个概念令人震惊。 从来没有一个主要宗教或哲学传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先决要求,就是要为某些群体赚钱。它们反而会强烈不鼓励人们过于注重财富。

不过,也许经理们别无选择。业务经理(或至少是那些在英美制的资本主义体制中工作的业务经理)不是有法律义务将股东的利润最大化吗?这道问题的答案是“不是”。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你面对着巨大的灰色地带问题的时候,你不能只考虑眼前状况的经济考量。美国公司法没有规定业务经理有任何无止尽的义务将股东的财务利益最大化。法律的实际规定是截然不同的:经理的法律责任,是要惠及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这样的一个授权范围非常广泛,而法律也给经理赋予很大的灵活性来追求这个责任。

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最近和一位积极股东交谈。两人之间这次的交流将这些法律上的现实情况戏剧化了。这名股东问了库克有关公司为应用可再生能源所做出的努力,还告诉他说,除非这些工作能赚钱,否则苹果公司就不应该从事这些工作。库克很罕见地发怒了。他回答说,苹果公司做过很多事,而公司之所以选择做这些事,是因为这么做是正确的,是公正的。他补充说:“当我们在制造方便盲人操作的设备的时候,我不会考虑到该死的投资回报率。他还说:“如果你希望我只为投资回报率而做事,那你就应该卖掉这只股票。”

库克的话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精神。他当时是在表示苹果公司会为赚取利润并在策略上取得成功而选择做或不做的事。投资者随后就能决定要不要买进公司的股票。在美国,只要高管和董事会不受利益冲突影响,而且有做出合理努力来做出有依据的决策,那么,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将会赋予他们广泛的酌处权来设定公司所追求的目标。此外,美国30个州已经通过了法律,明确授权给公司考虑到股东以外各方的利益。美国法律协会指出,经理有酌处权牺牲利润,以避免做出“不道德”行为,从而损害职员、供应商、社区和其他各方。

利润最大化的背后,基本上是个务实的原理。对那些在法律制度健全的竞争性市场运营着的企业来说,这个简单、明确、非常有用的标准适用于这些企业的例常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从长远利润和回报的角度来思考,是个善加利用社会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竞争性市场中,强劲的利润可能对企业的生存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是,赚取强劲回报这个重要义务,不能取代你身为人类的基本责任。经理必须谨防自己把经济义务当作借口,将良好的判断力搁置一旁,眼光短浅地忽略自己身为人类的基本义务。


约瑟夫·巴达拉科(Joseph L. Badaracco)是哈佛商学院的约翰·沙德(John Shad)企业伦理学教席教授,所讲授的课程包括:领导力、策略、企业责任、管理学。他著作过多本相关题材的书籍,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籍《Leading Quietly, Defining Moments》,以及他的新书《Managing in the Gray》(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1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