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姐今年50岁,最近她的血压有些高(142/92 毫米汞柱),睡眠也不好,时常会醒,而且多梦、耳鸣,还心情烦躁、视物模糊。她来找我看时,心情很急躁。 我一边询问王大姐的病情,一边给她把脉,之后又看了看舌苔,对她说:“大姐,你舌头的舌质较红,脉也弦细。你吃的药物也不少了,我推荐你一个穴位,平时可以试试。”“啥穴位?”“涌泉穴,在脚底,每天按揉3次。”王大姐将信将疑地回家了。 两周后王大姐又来门诊找我,一进门我看到她面露喜色,便知道按揉涌泉穴降压有效。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还是给王大姐测了血压,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王大姐既高兴又好奇地问:“按揉涌泉穴还能降血压?真是太神奇了。这是咋回事呢?”我给她详细解释了按揉涌泉穴降压的道理。 人身上有十四条经络(包括任脉和督脉),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它的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折点处。简便取穴的方法为: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就是涌泉穴。 为什么称之为涌泉? 涌,指外涌而出;泉,就是泉水,形容水从地下涌出。中医认为肾主水,涌泉穴又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该穴名的意思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气由此如泉水外涌而出于体表,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的别名为地冲,具有泻热、降火、开窍和醒厥的作用。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与肝肾阴阳平衡失调、偏盛偏衰有关。“肝为刚脏”,依赖于肾阴的滋养。如果肾阴不足,常引起肝阳偏亢,出现血压升高。 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时是进行辨证分型的: 肝火炽盛型,主要表现为头痛、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苔黄、脉弦有力。 阴虚阳亢型,主要表现为眩晕、视物模糊、耳鸣、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 痰湿内盛型,主要表现为胸脘痞闷、眩晕、恶心呕吐、苔厚腻、脉弦滑。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色萎疲、夜间多尿、舌质淡、脉沉细。 一般来说,按揉涌泉穴都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但对阴虚阳亢和肝火炽盛引起的高血压病效果更佳。 现代研究发现,推拿(按摩)涌泉穴后,可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也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阻力,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