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高的辩护艺术

 云中公子 2016-09-23
  徐福是一个在秦始皇后期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时年四十九岁或五十岁,徐福的角色,相当于现在的电信骗子,在秦始皇执政后期开始显山露水。徐福是山东人,对山东的风土人情极为熟悉,曾对秦始皇说,山东境内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在徐福的忽悠下,秦始皇果断派出了一支以徐福为首的“寻仙”队伍入海寻仙,其结果当然是竹篮打水,一无所获。秦始皇非但没有寻到仙丹,还白白赔掉了一大笔巨款,徐福很快成了秦始皇眼中的阶级敌人。徐福的高明之处在于赶在案发之前转移了全部的财物和家眷,“遁入东海,不知去向”,秦始皇既没有拿到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又没有抓住忽悠他的徐福。无独有偶,徐福走了,卢生来了,在徐福失踪之后秦始皇识破徐福骗局之前这一阶段,以卢生为首的电信骗子开始从秦始皇那里忽悠财物。

    在卢生的忽悠下,秦始皇开始“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把原先用于自称的“朕”的称号打入冷宫。但是,事实证明了徐福是“畏罪潜逃”,徐福的“寻仙”之说根本不靠谱,秦始皇进而对以卢生为首的集团产生了怀疑,要求廷尉蒙毅彻查卢生、石生、侯公、韩冬四个方士。在秦始皇向蒙毅下达命令的时候,在场的只有三个人:秦始皇、蒙毅及赵高!第二天,蒙毅派出的抓捕小组一一扑空,只拿来了一封卢生写给秦始皇的信,信中公然称秦始皇是他们的“仇敌”。震怒之余秦始皇怀疑他的中府令赵高里通电信骗子。

    根据蒙毅的判断,赵高与卢生等人有牵连,赵高有向卢生等人通风报信的嫌疑。对于蒙毅给出的结论,蒙毅本人不是很有把握,秦始皇也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听取了蒙毅的汇报以后秦始皇命令“传赵高与蒙毅当面对质”。假如证据确凿,对质便是多余的,秦始皇就不会安排蒙毅和赵高进行对质。在这样的语境下,对质游戏首先考验赵高的思辨能力和折辩能力以及政治素养。为了对付这一场对质游戏,赵高准备了四张牌。

    第一张牌,顺势而为,积极认罪。赵高一进门就说“罪臣赵高前来请罪”,至于什么罪,赵高是不说的,这就是认罪艺术。在开始阶段没有必要死不认错,也没有必要将自己的罪行全盘托出。赵高这样说可以迅速平息秦始皇的情绪,并且乘此机会对秦始皇和蒙毅进行察言观色,做出适当的判断。

    第二张牌,继续认罪,适度防守。蒙毅当着秦始皇的面说赵高“故意与卢生串通一气”,对于蒙毅的这个指控,赵高仅仅是就行为的结果和相应的刑事责任表示认可,先承认“参与卢生的活动太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陷得很深”,紧接着说自己“罪该万死”,“只求速死”。赵高的逻辑是“因为与卢生串通一气所以罪该万死”,这与“因为故意与卢生串通一气所以罪该万死”是有重大区别的,后者多了“故意”两个字。赵高的辩护技巧主要在于将故意说成过失,赵高对蒙毅的防守也体现在这里,如确系过失,罪该万死只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去死,因此赵高要找机会说清楚自己的行为属于过失,而非故意。但这些话不能过早地说,于是旨在把故意说成过失的辩护词被赵高放在第二张牌,以减少与攻方的正面对撞,同时让秦始皇在思想上有一个“转弯子”的时间。赵高设计的这些辩护词极显层次,从闪烁其词的“不是故意也是故意”,逐步过渡到“被蒙蔽”。而被蒙蔽历来是无罪的,反戈一击还可以有功。

    第三张牌,守住底线。对于向卢生集团通风报信一事,赵高是不会承认的,这就是赵高在辩护词中设定的底线,为了否定通风报信情节,赵高拉上秦始皇替自己“作证”,秦始皇居然说“赵高所言是实,朕可以作证”!可见赵高谋事之缜密,识人之深邃。其实“罪臣一直陪伴陛下,时刻不离,哪来机会为罪犯通风报信”,不等于“罪臣”的属下“时刻不离”。

    第四张牌,最后陈述。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陷入很深”本身是一项严重的罪行,蒙毅给出了他的量刑:弃市,三日后行刑。听完宣判赵高极度冷静,作了他的最后陈述。秦始皇听了,“感动得差点儿掉下眼泪”。秦始皇发话,“以朕之见,还是免去死罪,革去官职,交廷尉大牢关押吧”。

    聪明的赵高在走向决定性的时刻按预先设定的次序打出了四张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