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充满诗情画意。那时候你还是一个孩子,无论家乡多么贫穷,土地多么贫瘠,交通多么闭塞,生计多么艰难,你的记忆里也只有那些田园诗般美好的景象。 八十年代初诞生了“万元户”这个词,用来描述那些在改革中先富裕起来的人们。1982年农副业总收入达14000多元,住二层楼,院子里四轮车、摩托车、自行车一个不少,绝对是八十年代农村典型的“万元户”。 在农村集市上,除了卖商品的小贩和摊位,还有各种组织抽奖的、演马戏的、炸爆米花的、扭秧歌唱大戏的……震耳欲聋的高音叭喇的声音吸引着人们快到这里来看热闹。 小学在村里,初中就要在乡里或者镇上了,距离村子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在平原地区,很多孩子上初中以后就有自行车可骑了。那时候,买辆自行车对于家里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
那时候农村里青壮劳动力还都在村里,人们虽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老老少少在一起,却是发自心底地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