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善舍慈善基金会---善知识联盟第一期茶话会

 木桩指路 2016-09-23



8月21日下午14:00,广东善舍慈善基金会---善知识联盟第一期茶话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茶馆内举行,善知识联盟发起人观成师兄(钟观成)、华生师兄(黄波)、观云师兄(孔祥峰)和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善翁)一起参加,针对“如何做好公益慈善”这一议题展开深刻地探讨和交流。


观成先生提出如何做公益慈善、如何做好公益慈善的议题,传统文化爱好者们在交流会上各抒己见,结合自身所看、所闻、所感、所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什么是慈善?


“慈”是放低心态,“善”是低调运行。慈善就是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慈善出自公元前420年南、北朝朝代;在《魏书.崔光传》中记载:“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当代社会是开放性的社会。当代社会决定了当代慈善意识和慈善事业具有社会化、开放性、广泛性、公正性等特征。传统慈善观念中的“恩赐、怜悯、爱有差”等传统思想,都已不符合当代慈善事业的要求。



世人对于传统慈善观念,应该进行重新审视,继承和发扬其中具有价值的思想精华,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将慈善从“传统社会”推向“当代社会”。“平等、互助、友爱、共享”是当代慈善意识核心价值理念的最好概况。主张一视同仁地、无差别地对待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使社会全体公民认识到慈善是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二、慈善是什么?


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是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的。慈善就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总之,可以分两层意思去理解,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


三、怎样做好慈善事业?


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种种困境,但从事慈善工作的人们并没有丧气。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慈善事业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如何增加募捐力量,广辟慈善项目,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人员,对募捐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继续做好“助老、助孤、助困、助医”、多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大学生等慈善工作,在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同时,开拓新的募捐领域,促进慈善事业良性发展。


同时要广泛发挥众人力量,努力扩大慈善蝴蝶效应。观成先生认为慈善事业是民间公益事业,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公益者们应该有慈悲心,因为公益本身不仅仅可以自身受益,而且可以修心,从而滋润心灵。此外,观成先生更深层次的提出如何做基金会、如何做好基金会的议题。



给予也是一门艺术。从富人慈善到平民慈善,在中国,企业家的慈善意识正在提升,然而慈善并非富人专利。交流期间,观成先生提出做基金会能够改变什么、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怎样展示实际的价值。总结了众位善翁的提议和观点:


一、花费公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