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时强律师事务所 吕雪婷
演讲之初,我想请问各位:谁是最了解司法光明与黑暗的人?谁又是最能够体会法治深浅与冷暖的人?——法官?检察官?亦或是案件当事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但是不可否认——
成为一名律师,是我学生时期就开始追逐的梦,喜欢,往往没有太多的理由。2009年,我敲响了律师资格的大门,却没有勇气迈开步伐,身边有着太多否定的声音。2012年,我告诉自己,逼你前行的并非是前方微弱的光芒,而是背后的深渊万丈,即使困难重重,给自己一个努力奔跑的机会又何妨?几经犹豫,几番徘徊,我终于站上了奔向法治的起点。
每一次交流,每一个案件,每一场讲座,每一次比赛,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今天,我们能够站上这个舞台,本身就代表着社会各界对律师执业能力的关注,代表着省、市律协对律师培养的重视,代表着律师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其实对律师来说,正义的界线是相对模糊的,就好比我们常说,贪官有罪,但也有得到辩护的权利,就好比法庭认定的证据,还原出来的不一定是客观事实。但即便如此,我想,律师依然是有底线的。 如果征服当事人凭借的不是业务素养,言谈间尽是与法官之间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种种互动,那么即便赢了官司,当事人又如何会相信司法公正?如果律师赢得官司依靠的不是缜密的思维、雄辩的口才、娴熟的法律知识,而是毫无节操的撒泼抵赖,当事人今后又如何会坚守法律?如果律师为了眼前的利益,什么样的案子都愿意接,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做,在老百姓心中,律师的社会地位怎么可能提高?
律师不是一个封闭的职业,他需要我们走出去、再走出去、不断得走出去。然而,这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她可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思考,我今天要去拜访谁?找个什么样的理由比较合适?人家会不会愿意见我?当她做出一个决定,需要莫大的勇气。
在这场为期四年的旅行中,我开展普法讲座30余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50余次。一次次公益活动中,结识了越来越多的人,也遇见了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执业第一年,我担任电台法制节目嘉宾,通过常州方言,与老百姓互动交流,点评疑难案例百余起。执业第二年,我走进贵州山区开展助学走访活动,行走在大山之间,记录着孩子们生活的点滴。执业第三年,我受邀担任常州电视台道德节目评论员,点评道德模范五十余人,向社会传达了律师的正面形象。 作为一名律师,我们不否认当前的地位尴尬。面对公检法时,我们的声音并不响亮;在调查取证中,我们常常遇到阻碍;在司法审判中,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裁判,但是,这些都不能影响我们远眺的目光,更不能阻碍我们奔跑的步伐。我相信,当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当我们言行举止充满正义和良知;当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律师的职业地位必然能否得到重塑。 2016年,谈的最多的是什么?初心和情怀。闭上眼睛,我们回到起点,那种对正义的追求和渴望,叫作初心;回到现在,我们学会坚守,虽有坎坷却不轻言放弃,这种坦然,叫作情怀。法治江苏的道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坚守情怀;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最好的时期里,遇到最理想的法治环境,打造出一支最优秀的江苏律师队伍。 到这里,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但是——
2016年9月10日 演讲结束,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没有辜负自己这段时间的付出,讲完之后反而觉得名次不那么重要了! 律师队伍人才济济,出去学习一趟,感觉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坐井观天。 ——吕雪婷 喜欢她,就请给她留言吧 留言 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