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髦老祖宗发明的这些玩意儿,简直让人脸红……

 浅秋如歌 2016-09-24

中国古人,浪漫、时髦又诗意

当我们享受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欢愉时

那些古人,已诗意般栖居着……

当现代生活用品穿越到了古代

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是随心所欲地运用

还是啼笑皆非地思考?

今天,书房君就带您扒一扒

那些时髦的古人

听他们讲讲那过去的故事

……

发 网

      中国在唐朝就有了透额罗(即今天的发网),用轻软透明的纱罗覆盖前额,后面枕高发髻用头发将罗巾遮去。由于纱罗轻薄透明,连额头肌肤也遮不住,故名“透额罗”。

      据说“透额罗”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发明,为了标新立异,突破旧习,他让宫女在帽子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额头,很快风靡长安,名噪一时。尤其贵族女子骑马出行,均以透额罗为饰,袒露整个面庞,加上骑马戎装,显得英姿飒爽。

小 挎 包

据说此挎包唐时已有,此图为敦煌壁画中的17窟,唐侍女。

枕 凳


此物名为枕凳,既可当枕头用,也可以是中医请患者将手腕搭在凳上,按听脉象之用。

凳面板微凹,长不及尺,高三寸许,可作枕。凳上常备特制棉垫,用带和四足系牢,易携带。

隐 几


此物为隐几,《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它是一种供休息用的躺坐器具。可见,古人真会享受!

小 炭 炉


图中用来加热茶水的小炭炉,小巧精致,便携实用。

熨 斗


唐·张萱《捣练图》

熨斗古之即有,此图,我们可看到一把用来烫衣服的熨斗,造型和今天的熨斗有点不一样。唐诗《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说的就是用熨斗烫衣服。

人 字 拖


南宋《五百罗汉图》(局部)

此处放置了一双拖鞋,不难发现,这是一双时髦的“人字拖”哦!

背 带 裙


这可是隋朝的背带裙哦,有了它,就可以愉快地和夏天玩耍啦!

双 陆


唐·周昉《内人双陆图》(局部)

双陆是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棋类游戏,今天已经佚失。画中两名宫女正在下双陆,棋子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像国际象棋。


罗 盘

在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中,有一位算命先生,我们可以发现他腰间佩带着一个罗盘。这也是罗盘至迟产生于宋代的一个确证。

饮 料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此图可见在一个路边摊上,挂着一个招牌,上写“香饮子”,“香饮子”是什么呢?就是饮料,宋人以喝饮料为时尚,市场上当然就有各色饮料出售,若是六月天,还有冷饮消暑。《东京梦华录》说,六月时节,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进”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当然,那时也不必担心有城管来踢摊、赶人。

烤 箱

东汉  釉陶烧烤炉

看来烧烤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称,在鲁南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经研究发现这两幅画中所见的人物形象皆汉人,他们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查了一下,原来这两幅庖厨图反映出1800年前鲁南民间饮食风俗。

墨 镜


这幅图画描绘的居然是一间眼镜铺,一名顾客正在试戴眼镜,看样子还是挺时尚的墨镜。

眼 镜


明代《南都繁会图》

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找到好几个戴眼镜的老人。显然,对于明朝人来说,老花镜已是市井间的寻常之物。


学 步 车


明初《童戏图》

图中的这辆小推车,正是古代孩童的幼儿学步车!

丝 袜


敦煌壁画中的网格丝袜美女

此图是著名画家靳尚谊临摹的敦煌220窟供养菩萨像



220窟北壁乐师经变局部,晚唐(848-906年),高58cm,宽37.5cm

快 餐 盒


越窑青瓷方格盒

你可曾想过,早在三国时期,古人已经开始使用和我们现在一样的快餐盒,不过告诉你,这个盒子是用来放干果点心的。

测 风 仪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清明上河图》虹桥的四角,立有四根木杆,每根木杆顶上都有一个鸟形之物,这是什么?这叫做“五两”,因为是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古代的测风仪,只要看鸟头朝向哪个方向,便可知道风向。

躺 椅


这幅图画告诉我们,明清时期的人已经在使用这种携带方便、用着舒适的躺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