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给孩子的“错误”清零

 十大排名 2016-09-24

儿子在美国读了一年高中,那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中学。我对他一年的高中生涯充满了好奇,经常会八卦他在高中里的所见所闻。

 

有一次,我试着问儿子,学校和老师是怎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的?按着我的思维习惯,希望是获得耐心指正教育的回答,没想到儿子反问我,什么叫学生犯的错误?

 

我愣了一下,迟疑了一会,我说,比如说上学迟到啦,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啦,回答老师问题时不举手啦,等等,等等之类的事。儿子很严肃地盯着我说,那不是犯错误,只有在你们眼里这些才叫错误!

 

听这口气,这个交谈似乎已无法继续下去,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我仍旧坚持着问他,这样说吧,比如有同学上学迟到,学校总该管管的吧?

 

儿子回答说,这些方面学校有张专门的表格,纪录着学生“犯错”的情况。听到这里,我忍不住乐了起来——你看!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的方式。但是,儿子接着说,这个表格每个月清零一次,没关系的,只要以后注意就行了。

 

每个月给孩子的“错误”清零一次?这是多么好的创意!我想。

 

你上学迟到过吗?我试探着问。迟到过的,儿子回答,但每次看到表格上写着自己的名字,都觉得很难为情,于是每次经过时都会绕开那个表格所在的地方,盼着一个月后被清零。

 

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开小差呢?我继续问。

 

儿子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儿子因为数学出色成为了小学部学生的数学小助教,有一次他去小学部辅导学生做数学题,那道题目是已知一围着一只狗的矩形围栏的周长和一边长,要求学生计算出另一条边的边长。他看到一个学生非常认真地画了一个矩形,然后,这个学生居然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在矩形围栏里画题中提到的那只狗,儿子很想去告知这个孩子,围栏里的狗跟这个题目没有关系,但是老师制止了他的冲动,老师耐心地等待那个小孩画好了小狗后,对孩子说,你的狗狗画得真棒!接下来为你的狗狗计算一下另一条边长吧!

 

这算是不认真听讲,还是开小差呢?还是没有领会题目的精神?你想,做题前,老师要求学生把题目中的内容用图形画出来,一方面老师根本没有说题目中的狗狗不需要画,另一方面数学很抽象,对于孩子来说刚开始学时很难理解,孩子真心地在为狗狗计算围栏长度,如果不让他画出他喜欢的狗狗,不是打击了他么?孩子可能因此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草图纸上在矩形围栏里画一只狗,这对一个刚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不应该算作错误吧?于是乎老师自动帮他“清零”了。儿子说。

 

那上课时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我想我索性问得彻底些。

 

儿子说,高中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有自制力了,上课时可以做到不说和课程无关的话题,但对课程内容提出疑问,这是很正常的,老师常常会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来进行表扬,然后进行解释。但是,我们数学课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因为在美国数学课上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把每个定理公式推导给学生看,让学生理解这些定理公式是如何得出的,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只需死记硬背记住就行。推导过程往往很枯燥,有次在老师推导一个公式时,有个学生坐不住了,举手要发言,学生说,老师,我现在特别想唱歌。老师居然神情自若地回答道,等下课前我们一定听你唱歌。老师真的提前了三分钟结束了这堂课程,然后让那个学生为全班同学唱了一首歌,那个学生的歌唱还赢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掌声。

 

数学课上学生想唱歌,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行为,但是,老师会用非常尊重学生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在课上无法保持集中注意力的问题。这个事情在中国老师那里估计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当场训斥不说,可能还会冠以“扰乱课堂纪律”的罪名。但在美国老师那里,他能够理解学生面对枯燥数学公式时一时非理智的举动,明知是错误还会帮学生巧妙地“清零”。

 

我记得我们教室里的墙上常常贴着一张A1左右大小的卡纸,这张卡纸常常是一贴一个学期。纸上画着表格,表格里横坐标上列举了一项一项孩子们常常会犯的“错误”,纵坐标上是孩子的名字,如果孩子没有犯错误,则孩子的名字下面就有一朵小红花,如果孩子犯错了,那就贴上另类的标签,这个是家长和老师评判孩子在校行为的依据。如果孩子做数学题时矩形里画了只狗,那么应该是属于犯了“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错误,如果孩子在非音乐课上举手说他想唱歌,那么他就是犯了“扰乱课堂纪律”的错误。孩子被贴上一个个的标签,这是“好孩子”,那是“问题孩子”,也就是“坏孩子”。——这个标签的贴上,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拿掉的,常常会被“定向”传播到下一任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那里。

 

家长或者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经常采用的语气是“你总是上课不认真”、“你永远不会改正你的缺点”、“你怎么就不会学好呢?”等等,等等,那些“就是”“永远”、“怎么就”、“总是”等词语从语义上讲就是一种持续恒定的状态,这是成人无意中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孩子在这无力改变的标签认定下,怎么会有勇气有底气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呢?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宽容地对待孩子的“犯错”?为什么不能给予孩子的错误“清零”的机会?

 

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试错”的一生,人是在不断地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孩子阶段。

 

如果家长、老师在看待孩子所犯“错误”时都有着“清零”的心态,那么,就能再孩子一举一动的细节中看到孩子微小的进步,就能鼓励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轻松地改正自己的缺点而不至于永远背着“错误”的沉重负担。那么,在那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该是多么的健康和阳光灿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