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扇满洲窗,浓浓岭南味

 一帆风顺之祝福 2016-09-24


设计师贝聿铭曾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要放进阳光和空气,对中国人来说,窗户不仅是镜框,还是一道风景线。在广州,有一种窗户融合了东西方之风,它们就是散落在岭南大地的满洲窗——色彩斑斓,玲珑别致,在岭南青砖屋内,阳光透过五彩玻璃,光亮了厅堂,还折射出道道风景。

  近日,佛山藏家冯小姐将收藏多年两套满洲窗从居室搬到私人艺术馆,吸引了不少藏友对它的关注。在故宫、苏州园林等北方建筑中,记者并未见过其身影,但在禅城区岭南天地、广东四大名园、陈家祠等地处处可见。满洲窗与岭南文化有怎样的联系,经历170多年风雨,它身上有过怎样的故事?

  融情融景,古色古香

  记者见到了冯小姐的两套清末时的满洲窗,窗中心则是典型的套蓝银光蚀刻玻璃画,一套为花鸟画,另一套为人物画,每套都由八幅玻璃画组成,并装饰在名贵红木,与室内陶瓷艺术品交相辉映,尽显岭南特色。与其他满洲窗不同的是,其尺寸较大,制作的玻璃画作,无论是花鸟鱼虫、才子佳人皆惟妙惟肖,叹为观止。
  这套花鸟画高为1.72米,长为4.64米,为清末时期的艳新厂所制作。八幅窗心以南田翁花鸟画为图案,四周镶嵌有绿、红、黄、白等颜色的玻璃,整体画面清雅幽静。画中有水仙、夏荷、秋菊、幽兰等花卉,似乎在随风摇曳;喜鹊或枝头静默,或花间飞舞,或展翅欲飞,形态栩栩如生。其中,水仙花簇拥着奇石之上的鸟中之王,寓意“群仙祝寿”;荷花乃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反映“君子之风”。
  人物画的工艺同样值得一提,这套玻璃画为清代较有名气的玻璃厂永绍厂所制作,高3.6米,长6.3米,其主要内容反映了渔樵耕读、美人春游等场景,画中的人物表情传神,远近、高低的山水错落分布,画面色调出现深浅、浓淡、明暗、虚实的变化,尽得水墨浓淡干湿变化的精髓。
  在工艺难度,行业人认为人物画的满洲窗比花鸟画更难得,在套蓝银光玻璃,根据磨砂或腐蚀手艺,在一块玻璃以色之深浅来表现画中的不同事物,“因为满洲窗在灯光的照射下,会有光影的流动和变化,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玻璃画的色彩灵动感毫不逊色于中国画,蚀刻工艺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在玻璃画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色调出现深浅、浓淡、明暗、虚实的变化,尽得水墨浓淡干湿变化的精髓。”

  珠三角独有工艺

  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协会副会长钟锦恩告诉记者,1840年之后,广州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经商的洋人居住在广州沿江路一带,西洋建筑中少不了五彩缤纷的洋玻璃,与洋人打交道的满洲人或生意人,感觉这种彩色玻璃很漂亮,便想将其改良成为自家的高档装饰品。
  这些彩色玻璃当时都是从欧洲的法国、比利时等地进口的,价格相当昂贵。彩色玻璃传入中国后,经过广州艺人的改进,成为一种兼具中西风味的独特艺术形式,最初刻制的图案都是西洋花式的图案如雏菊、百合等。随后,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配合不同腐蚀时间进行多次腐蚀处理,工笔、写意等技法的中国画也可以制作了。
  由于这些玻璃是用各种氧化物着色剂或金、银等金属胶体着色剂为玻璃着色,多为手工吹制,但其保存期较长,即便过了半个世纪,颜色依然不变。最初是满洲人购买,有钱人都以拥有满洲窗为美。记者采访中了解,当时,拥有满洲窗的家庭,非富即贵,满洲窗也不是在建筑内随便安置,由于其昂贵,一般放置在会客厅,重要厅堂等地。
  有趣的是,西关大屋中的“满洲窗”虽然有“满洲”之名,但这种中心是玻璃刻画,周围配以各式各样、别出心裁窗棂的建筑装饰形式,从未在中国的北方大行其道。这使它成为广州和珠三角独有的艺术。
  专家钟锦恩告诉记者,“故宫、苏州园林的窗体,极少有彩色的,以简单的水纹为主,没有广式满洲窗构思精美,一扇窗好似一片好景致……”

  寻访身边的满洲窗

  趟栊门、满洲窗、青砖大屋等,成为人们踏访岭南建筑的必看风景,其中的满洲窗更是因其精美而成为一些藏家的珍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作为满洲窗的核心部分————玻璃刻画工艺的失传,这种工艺品越来越稀少,甚至只有在博物馆或古玩藏家,见到它们的身影。
  在石湾古玩街,经营老满洲窗的店铺并不多,藏家梁锦田便是其中一个。在不到三十平米的空间摆放着满满当当的满洲窗,他告诉记者,随着老建筑逐渐拆去,佛山找到满洲窗的几率越来越低,他的藏品则是9年前收藏所得,除了不少博物馆有满洲窗外,一些岭南老字号酒家也有满洲窗,广州泮溪酒家最出名,其中有包间都有装满洲窗,喝杯茶都要花费六千元,但很多“老广东”很喜欢那里的环境。


  在广东四大名园,记者在梁园、清晖园、可园发现了满洲窗的存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此珍稀的玻璃画是否再制作,梁锦田认为,“完全可以新仿出满洲窗,但新的满洲窗缺少旧时满洲窗的底蕴,纯手工制作的效率太低,没有人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做这样精细的工艺,其次,当时的玻璃含有金、银等有色金属,色彩饱满度较高。”
  据了解,蚀花玻璃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过,在现代装修材料的大举进攻下败下阵。由于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转变和原材料的缺乏也使得它濒临失传的境地。有专家指出,广东的牙雕一度也因为象牙贸易被禁止而面临原材料危机,但骨雕的发展多少弥补了这个缺憾。那么玻璃刻画是否也能采取同样的替代方法,走出一条新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