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社会化营销和新媒体行业的真实现状

 【点石成金】 2016-09-24


01


虽然粉丝画像以及大数据现在大家谈得很多,但是事实上这两块仍然相当不成熟。


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运营者只能看到类似于性别比例、地域分布、语言类别等用户基础数据中的部分泛数据,对于产品开发和调整,营销指导最有力的数据部分全部缺失,例如兴趣偏好、消费能力、生活作息习惯等。


(由于存在用户隐私保护的条例,这部分最重要的数据,虽然类似于微信等官方的数据库中是存在原始数据的,并且能够通过数据析出进行针对性的提取,但是不属于合法交易。)


因而,新媒体的广告投放,平台本身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就需要依托第三方的介入;对于广告主而言,选择正确的第三方和正确的投放渠道,是对广告费用的最大负责的第一步。

02

当前最为流行的两个微社会化广告投放渠道,微博和微信。


相比而言,虽然看起来微信的使用量更高,更频繁,但是,微博的广告投放体系要比微信更健全完善。


官方推出的多样化和成熟的操作系统,能够有效的为企业主提供充足的服务保障,无论是效果还是效率更高。


而微信显然还处在一个比较原始化的程度,这可能与张小龙对微信非商业化的定位有很大关系。

03


广告的投放,追求的永远都是性价比。


不同的产品、诉求、品牌,媒体策略各不相同,并非新媒体就一定好于传统媒体。


对于大品牌来说,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上的KOL(关键意见领袖 Key Opinion Leader,指在微博或微信上有话语权的那部分人)的影响力还无法承担一次重大营销活动的主角。


新媒体在公信力和品牌上的欠缺是先天基因上的制约。

04

品牌对新媒体的最大诉求是在话题性。


广告主最大的希望就是由KOL引发话题讨论,进而带来UGC传播。


事实也证明,将个人和渠道绑定在一起的人格化的新媒体,由媒体人自主创作的文案远比传统的广告主提供文案要有更好的传播效果,两者无法同日而言。


创意是最大的核心,无法复制。

05

虽然内容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用户是更喜欢在文章中春风化雨的植入一个广告,还是宁愿一开始就被告知哪个品牌提供了赞助。


不仅取决于广告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面向的人群的属性喜欢。


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2015年对影响90后消费决策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自己喜欢”是首要的,其次是“价格高低”“朋友推荐”“口碑质量”。


针对这部分的人群而言,在消费主义环境下长大的95后对广告有更高的包容度,遮遮掩掩反而让他们觉得很别扭。

06


网红价格虚高已经很严重了
漂亮的泡沫总会有一天破灭。


直播与网红同理,作为新兴事物,其实市场上还缺乏足够案例来判定这种渠道的实际效果。


作为一种新工具,直播和网红能玩出什么花样,需要品牌、广告人和各个平台一起用时间、金钱、精力来做实验。


新兴渠道的影响力能够有多大,很难判定,颜值能吸引眼球,但对用户的实际影响力其实很浅。


更接近于KOL的知识型网红,如papi酱,明星网红,更符合广告主的理想要求,但是无法培训上岗,属于少数资源。

07

很多广告主对新媒体的了解并不多。


告诉用户一个既有品牌出新品这样的通告,和影响用户提升对产品的认知,是完全两回事。


是要曝光量还是转化量,选择具备人格属性和行业影响力的账号,还是选择高粉丝量的账号,是最大的问题。

08

广告主对新媒体生态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公众号打开率能超过10%已经算是很好的了,而广告主的预期是60%甚至更高。


事实上,单纯以粉丝基数来报价是不科学的账号之间活跃度差异太大。

09

无论如何,在传统媒体失效的情况下,新媒体广告是唯一的选择。



关于iPhone 7广告狗们最关心的这两支广告片

据说是做网络运营人必备的14款神器

从未写过10w+,我很失败吗?

77丨找到了解决选择障碍症的终极方法

75丨好玩儿的文字云图,你也可以随手做!

请左转30度——我为什么要提消费行为模式营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