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行者说】张嘉良:让法律创造社会价值

 法学小笨笨 2016-09-24


同行者与目的地同样重要



【话题】


 一、青年律师培养的困惑

二、经济寒冬下律政精英如何抱团取暖

三、互联网+律政新锐VS传统法律服务

【时间】1月25日21:00-21:30


【话题参与人】iCourt第二届美国行私董会嘉宾

寄语:让法律在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中发挥作用


各位律界大咖晚上好,我是张嘉良,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主任,06年建所到现在10年时间,喜欢挑战,这次旅行,很荣幸和同仁们一起学习进步。


今天我有三个话题来跟各位律政同仁共同交流、探讨、学习。


一、青年律师培养的困惑。大家都对这一点,我想作为律所主任,都会有同感。很多人培养完了青年律师之后,往往都是轻轻挥挥衣袖,不止带走你的案源、还有你的客户,跟老师也不一定道别,挥一挥衣袖把你这些全都带走了。

二、经济寒冬下律政精英如何抱团取暖。我们律师的棉衣究竟在哪里?现在我们整个经济下行压力特别的大。

三、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律政新锐VS传统法律服务。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应对?

诸位律师对哪个话题感兴趣,可以三选一。三选一之后,我们拿出来跟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包括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一定会抛砖引玉,毫不吝惜。

律师的棉衣在哪里?我们的组长田华律师问的特别好。其实,有的时候实事求是说,越是在寒冬的时候,物质就越匮乏;越冷的时候,大家的衣服往往都搂在自己身上,谁也不愿意往出拿,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说的律师抱团取暖的问题。

大家看到,凡是群居的动物,无论是北极的海象,还是北极熊,包括非洲的这些群居动物,只要天气寒冷的时候,都要挤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就可以彼此取暖。“抱团取暖”这个概念非常好,我们二组的组长田华律师就给我们作了这样的典范。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在遇到这样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就更需要律师能够真正的团队合作。在我们微信群里的很多律政大咖,不止是律师事务所的团队领袖,有的甚至是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

既然大家都已经走过了这个历程,自己手里都有团队,都希望团队团结地更加紧密,那么这些团队领袖是否也能够作出英雄联盟,是否也能够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某一个领域里或者在某一个专业方向上,我们紧密地联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市场、份额。

同时,我觉得律师合作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彼此信息交流。我们通过信息交流,往往就能发现新的商机,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尤其当前的律师市场在不断地进行整合,那么就更需要我们这些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人才青黄不接,技术交付不到位的时候,紧密地联合起来。

也就是说,我们在交付给客户的服务品质当中,就特别难有保障。这个时候,大家就应该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各自市场领域上的优势,结合到一起,寻找到良好的彼此都能够乐于接受的分配机制,更好地想办法把我们的客户、交付、包括技术资源整合到一起。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实例:国家在投入四万亿到“铁公鸡”后,我们发现国家将更大的一笔财政投入投到各个园区或“孵化器”当中,从而产生了很多园区需要法律服务的市场。我们最近合作的两个园区都不在我们吉林省内,园区内可孵化的小微企业特别多,但多数小微企业,实事求是地说,未来能够孵化成功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但是这里面有一些做P2P金融的,做会计师财务服务、人资服务的就和法律契合到一起了,从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资源整合的能力。

我们就结合当地的对处理劳动合同比较擅长的律师,对小微企业、注册比较擅长的律师和对一些个别商标注册业务比较熟络的律师进行了资源整合,从而对每个小微企业的收费额并不高,大概只有1800—3000元之间,但是企业数量众多,加上服务可同质化、可模板化,结果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收益。

最后还能做到在移动互联上,通过下载APP,再移动互联,包括线上支付,更多地为园区内的小微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采集它们的信息,从而使一些“小微贷”的金融服务机构愿意为他们的法律服务、人资服务、财务服务买单,从而就产生了跨界,真正做到了律师界的一个IP号,可以从不同的平台上采取各种各样的资源。

另外,随着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崩断,很多企业爆发出来大量的劳资纠纷,公司清算、破产,公司股东产生分歧,公司陷入僵局状态,还有的因资金链崩断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连带担保等等,这些都使我们律师在法律服务市场当中出现了一些契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对法律服务费用很难谈到一个理想的价位;第二,付款期限往往拖得比较久。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如何面对?我们应该能够清晰地判断出来。企业在削减预算的时候,第一个可能考虑到的是削减法律服务费用,这个时候就更加要求我们能够做出良好的客户体验,让他们觉得我们真正的物有所值。同时利用这样的契机去挖掘企业可能会产生的更严峻的法律风险。



崔岩律师对年轻律师培养的困惑是“流失”。其实,流失真的很严重。但是“流失”这个词,有的时候我们得看一看,“流失”就是通过流动,我们就失去他们了,所以说流失了。

那么到底流动是失去他们了,还是变成蒲公英,变成另外一个种子,带着我们的基因种到其他的地方,依然能够成长起来,并且和我们形成联动,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要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

而且,当培养一个人才,你为他付出了时间、精力、很多的物质成本,可是真的等到他挥挥衣袖,不止带走云彩,还带走了你的案源、客户、资源的时候,确实感觉到心里很不好受。

崔岩律师说的很对,这个很难真正在自己内心当中得到平衡。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得知道,我们在教授他的时候,他是否离开,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我们东北说话比较实在,一个是赚的够不够多,一个是在这呆着得不得劲。也就是说,一个在他的物质财富积累方面能不能吸引他,一个是他内心当中能不能体验到在这里有成长的空间,并且在这呆着感觉到很有吸引力,内心的感受好。

那么这两点,是我们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带年青律师的律师导师需要深度研究琢磨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多考虑到的是:可能青年律师翅膀硬了,自己要单飞了,他可能有更高的需求了。那么我们是否考虑到能够在我们本平台上给他更多的资源,对他进行吸引。

如果资源有限的话,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各位律政大咖,青年律师若到了这个阶段,就是要放飞的时候。就如同我们在部队里面,三个营长只能有一个团长,三个团长只能出来一个师长,那么其他两个营长、团长不代表不优秀,因为团长、师长职位只有一个。

那么在他成长的这个历程当中,我们尽可能的把我们的知识、基因传承给他们。而且,青年人真正做到所谓的有情有义和忠诚度,我个人为在未来发展的律师界,更难以通过所谓的忠诚度或师徒情感来对青年律师进行锁死,只能是通过资源,只能是通过平台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的信息互通,才能够更好地使青年人在我们的平台上既发挥自己的能力。

创造价值的同时,更多地还是要考虑如何实现他的梦想,所以在对青年人培养之前,对他的人生核心价值观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究竟是为了什么。


陈佳鹏律师认为:“对年轻律师除了处理利益平衡的问题,也要注重年轻律师的团队存在感。”我觉得佳鹏说的很对,其实有的时候,“存在感”就是青年律师的另外一份薪水。

说到青年律师的存在感,其实主要就是要找到他在团队中的位置,而且找到大家对他的评价,找到他本身在他自己岗位上所产生价值的感觉和感受,只有这样的话,他才能找到他在律师事务所、整个团队里存在的理由。

其实,一谈到青年律师的问题,往往就是老生常谈的诸如收入,案源、业务知识成长等等,确实这些问题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让青年律师感觉到他有希望成为合伙人,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上升的空间。

但是他还要跟这个律师事务所的基因一致,或者说跟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的愿景一致,也就是说这个人能不能跟你一直走得久,更关键的是他想要跟你去的目的地是否一样。

比如说我们现在为青年律师打造一个在媒体上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会定期的进行各种培训,包括主持人播出的培训,面对客户的演练、各种模拟对抗,只有这样的话,才能让他在技能上更快地切入市场,并且给当事人良好的客户体验,并且在这种训练当中让他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样青年律师才可以感觉到他在成长过程中是可以的。

其实,我觉得“德和衡”是一个非常好的律师联盟,我们律师事务所也加入了这个联盟,在蒋琪主任的领导下,我们对青年律师的培养也会经常一起进行交流。这种跨区域的交流,可以既交流学习的同时,又避免了青年律师看到哪个所比较好就流失了。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青年律师,当我们培养成熟之后,他可能就会要流动到其他律师事务所里去,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知道他流动走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注定这个青年律师在另一个环境里会成长地更好的话,我们就应该放飞他。

由于准备比较仓促,内容有点对不起大家,以后多加交流,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