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海品读 [http://420892984.qzone.qq.com]

 竹香书屋 2016-09-24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外大门。
东鲁旧家金刻木匾,嵌于中厅屏风正梁上。
大万曾氏移民深圳的开基祖曾传周铜像。

曾传周,给人放鸭子的先祖

上一期,说过一曾氏故宅,这一期,还要说一个曾氏故宅。两个老宅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见文人四大姓“孔孟颜曾”之曾氏,其移民在此地“氏”力之大。不过,与沙井的曾氏宗祠不同,这个曾氏故宅,没以曾氏名之,而叫“大万世居”。以前,来过这里没细打听,这次重游才弄明白,原来这个老村叫“大万围”。岭南什么都论围,养虾叫基围虾,人聚也论围。只是名字更雅一些叫“围龙屋”。这个大万围,最初“围”的就是中原移民。

世居有“东鲁旧家”四字的匾额,更有抢眼的两个铜立像。不用说,一个是曾氏的祖先——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曾子,另一个是这里的移民先祖。据曾氏族谱记载,深圳曾氏原籍山东武城,明永乐初年迁至江西吉安永丰吉阳村,后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潮州海阳县,再迁兴宁,至十三世简辉公始迁坪山,十五世周公时,在坪山兴建大万世居。曾氏家族自此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大万旧族因此公认为曾传周为大万的一世祖,近年立了这个铜像于老宅院内。

曾传周,字端义(1734—1819)。端义公年轻时给人牧放鸭鹅,后来运石灰过活,日子越来越红火,但曾端义好赌,家境败落。曾端义忍痛砍断右手拇指,立誓戒赌,重振旗鼓。后来,端义公在坪山、龙岗、淡水开办油糖厂和许多店铺,又一次,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这一次,端义把钱财集中在一起,在坪山建造围屋。清代乾隆中期,传周公财丁两旺,到其86岁寿终前,五代同堂(诰授儒林郎,正六品官)。

“大万围”位于龙岗区坪山镇坪山墟西南,在公路边即可看到高大的牌楼,进入大门可以看到里面是个古堡式客家围龙屋,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月池里不知是不是为了景观考虑,还有想再现先人的“祖业”,有一群鸭子在池中游动,令死水塘“活”了起来。

营起邑居,功费大万百余

现在我们见到的大万世居的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四面有6米高的高墙围起,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四角建有碉楼。大万世居以宗祠为中心对称布局,师承“前后三坐落,左右两护厝”的典型客家民居布局形式,宗祠由三重大殿组成,呈三进两井结构,雕梁画栋,牌匾楹联点缀其间,极具历史艺术价值。大万世居这么大个宅院,不是一天建成,据说,当年随着曾氏家族人丁兴旺,建一个大围屋就提上了日程。经过延续地扩建,最终建成如此规模的“大万”之居。

有一说,当传公(端义公的后代)决定在此立祠和建筑世居时,请来风水先生看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东有沙墩陂,水流汩汩;南有青龙白虎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土地肥沃,正是开垦良田、勤劳致富的宝地。于是,传公同意了。风水先生向站在旁边的光斗(传公的儿子)问:“光斗,你看世居的名称怎样?”光斗马上回答:“大万世居”,传公说:“好”,同时,在世居庭院进大门的右侧挖了一口井,取名龙井。

也有一说,行家计算过大万世居所费人力物力财力是个巨大数字。仅外围墙一例,就需近5000立方米泥沙灰石,所用石头重者达数十斤上百斤。这些石头又是从几里外的大山陂铜锣潭运来,费时之久,耗资之巨,是难以估量的。《汉书·刘向传》云:“营起邑居,功费大万百余。”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大万,亿也;大,巨也。” 另据《易经·乾卦·彖辞》载:“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保合太和,乃利贞……”据此,人们推测,这大概是大万世居的“大万”的理论依据吧。

最准确的“说法”是乾隆五十六年建成(1791)。乾隆末年,大万世居经过多次扩建,最后完成外围的建筑群及大墙,所以,“大万世居”墙上刻有落款为“乾隆五十六年立”的碑记,为后人留下了证明。

空宅难以还原的鲜活历史

大万世居的修缮保护应当说是很好的,整座围屋形成“八阁走马楼、九天十八井”的格局,天街布局为纵六横三,间有小巷,纵横交错,井井有条,街巷地面全用灰沙或鹅卵石铺砌。更妙的是各天井有地沟,与天街排水沟相通,排水沟有涵管,与围屋外的半月形大池塘相通,池塘有出水闸,排水极为方便。整个围屋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布局合理,是难得见到的颇具民族特色的我国古代园林式客家民宅建筑群。但走入大万世居,感受到的只有“大万”而无“世居”了。

这里原本是曾姓家族生活的地方,早年这里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居住人口最多时达到1000多人,曾氏一族在这里住了200多年,可谓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氏族的繁衍壮大,人们不断从这里搬出,或移民南洋,或迁入新楼房。最终,这里成为一个无人居住的空宅。

虽然,这里成立了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我们在这保存完好的围屋里,更多的是感受它的建筑意义,民俗的烟火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比如,进入大门,围屋南北两头是开阔的大天街,前面是一正方形广场,叫牌楼下,可容数百人围观舞狮、比武或筑台演戏,体现出客家大户人家的昔日生活。据说,当年的几十围大盆菜就在这里开台,重大的集会也在这里举行。

宗祠是围屋的核心地带,曾姓家族的先祖灵位设在正前方,祠堂格局为三进二天井二厢廊,三进分上、中、下厅,中厅是当年曾氏族长和元老们开会议事的地方。但随着宗法家族的远去,这种会议今天我们是无法列席了。

中原文脉传家

没进大万世居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大门两边的对联“大学家声旧”“万民气象新”。此联嵌入“大”和“万”,体现了世居之名,另外,《大学》相传为曾子所著,可见用心。但此联并不是清代所作,而是近年修建大门时才有此联。但是它反映出大万世居的中原文化味道是从建房之初就已融入其间。

有族人专门研究过这里的联匾,中原文化一脉长流。如“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绍宗风”,联为木块制作,嵌于上厅祖宗牌神阁两边。《孝经》:相传为曾子所著,宣传孝道。贻:遗留。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亦指先代遗留下来的产业。八家:唐代宋代八个著名的散文作家,世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代曾巩是江西南丰客家人。文蕴:文学底蕴(内涵)。绍:继承。宗风:一个宗族的传统作风,风尚。上下联的大意是:宗圣一部<孝经>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产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其文学底蕴继承着宗祖的崇高风尚。

再如“端义公祠”前的牌楼有四根石柱三块石碑,居中一块两面刻有阳文,向外为“勿替引之”, 出自《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替:废。引:作延续解。意为: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废弃祭礼的法度,要把它承传下去。向内为“其旋元吉”,出自《易经》履卦:“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履:履行,实践。旋:归来,回转,此指一生。意为:察看自己的行为,如果吉祥,符合礼仪,就实践下去,一生大吉。它们与上厅另一楹联“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遥相呼应。堂梁堂壁上悬挂着“州司马”、“赞政宏才”、“急公好义”三块牌匾,这些联匾,把围屋开基者和客家人的厚德、忠孝、崇文的中原文化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许多佳句可赏,可惜这里没有导游,给闲来走入老宅的人讲解一下,让人们感受当年曾氏,一边是移民,一边是移文,为岭南送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