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河记忆】戽 鱼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9-25

【陆河记忆】戽 鱼

原创 2016-09-04 彭涌波 掌中陆河


小时候的冬天,最有意思的除了打五十K、吊红点之外,莫过于戽(同“富”音)鱼了,因为冬天小溪里面的水比较少。

我们戽鱼的时间是在放牛以后或者放假以后进行。戽鱼的工具非常简单:畚箕、脸盆、铁锹、锄头、戽斗、塑料桶等。戽鱼的地点比较讲究,这个在我们还没有出发前就已经定好了的,虽然我们那时候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这句名,但通俗的道理我们还是清楚的,判断的标准是:一看小溪的深浅,深的地方,鱼会较多;二看水的浑浊,水较浑浊鱼多;三看小溪两旁的水草,水草丰盛的地方,鱼也就较多,因为鱼们喜欢躲在水草下面。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选择的水坑也有讲究,太大的水坑不行,因为这样要花很多的时间,甚至怀疑水坑还会有泉水。

地点选择好了,我们就用锄头去锄泥坯,用来堵住水源头,然后在水坑的旁边开一条水渠排水。

刚开始戽鱼的时候,我们不会开一条排水沟,而是不断地堵,以至于水坑里面的水快戽干了,才发现上面的堤坝决堤!我们只能迅速地、胡乱地抓一把,终于,水很快把水坑淹没了,我们花了一个甚至几个小时的努力就这样泡汤了,以至于在小学上课时,老师在讲“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时,不知道怎么的,我的脑海就浮现出当年戽鱼时的画面。

望着努力了却没有收获的水坑,我们就会大声地相互指责对方,一个责怪干嘛没有把堤坝堵好,另一个则说,你干嘛戽得那么慢,大家都气呼呼地,有种得理不饶人的态势,谁也不愿意服输。直至大家互相埋怨完毕后,坐在地上,猜测着水坑里面的鱼到底有多少,有多大,期待着下一次能够再次光临。聊天完,人也累了,我们往往是停止戽鱼,如果觉得实在无法释怀,最多也就会选择一个较小的水坑戽鱼,收获就可想而知了,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是商量好了的,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最多只能戽一到两个水坑。

后来,我们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我们就会在水坑的旁边开出一条排水沟,只要把堤坝堵到上游的水能够从排水沟里出来就算完事了,有了这种经验,害怕堤坝倒塌而提心吊胆时的心理少了不少图片来自网络

戽鱼开始了,由于地方比较狭窄,只能容一个人戽,因此,戽鱼与看好堤坝一事,我们只能轮流着做。不过也有粗心的时候,因为在开始的时,看见水坑里面的水很浑浊,就料定里面的鱼很多,因为抓鱼心切,往往会忽视了基础,戽到一半的时候,堤坝就开始渗水,没有过多久,堤坝就决堤了!记得当时老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将“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俗语时,我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令人无奈和气愤的场面。真是浮想联翩,这也许是印证“实践出真知”吧?当然,除了我们个人的主观意识之外,也有客观存在的原因,那就是当我们花了很大的努力去戽水时,却发现水坑里面居然有一个很大的泉眼!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好无奈地选择放弃。

如果顺利的话,等到水越来越少时,可看见鱼虾在里面乱窜,有的鱼经受不住这种惊吓,会跃出水面,“啪”的一声掉在水里。这情景最令我们感到兴奋,于是忘记了戽鱼的手,一种捉到鱼的喜悦,完全忘记了刚才的疲劳岸上的人看到如此情景,也会欢呼跃雀——“看,那里有一条!”

“那条泥鳅钻进那里去了!”

“啊,那条是鲫鱼!”

随着伙伴的叫喊声,戽水的速度也会加快

水越来越浅了,怕有鱼被盆戽到了堤坝外,我们就会拿一个大畚箕放在堤外,把水戽到畚箕里面,这样,就可以防止鱼逃走了。

随着坑里面的水越来越少,岸上看的伙伴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了,如果我们只顾着戽鱼,他们就会迅速地跳进水坑中帮你把鱼抓到桶里,体验着抓鱼时的快感。

等到坑里面的水剩下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着又惊又喜的心情去搜捕坑里面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们的心情是紧张的,我们怕的是泥洞中有泥蛇,喜的是,泥墙壁上的洞里有螃蟹、泥鳅、黄鳝等,所以每一次下坑里抓鱼都会有一种激动和惶恐的心情。

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有一次,我在抓鱼的时候,感觉一条长长的大鱼在的手上掠过,我就认定这是一条黄鳝,于是,立即展开了搜搜捕,当我好不容易抓到,又怕它会从我的手中溜掉时,我尽力抓紧并立即把它抛到了岸上,快速从水坑中一跃而起,那个动作之潇洒至今都令自己销魂因为我记得那是个很深的水坑。

当我找到那条“鱼”时,我简直是吓傻了,哪是什么鱼?分明就是一条泥蛇!虽然我听祖父说过泥蛇没有什么毒性,但我还是迅速地洗干净了手,仔细地寻找自己手上有没有被咬的痕迹。

自从那次抓到过水蛇以后,我戽鱼的激情也就慢慢减少了。

鱼抓回来后,母亲就会把鱼和虾用咸菜一起煮来吃。吃着自己抓来的鱼,虽然很高兴,但总觉得缺少什么,也许那晚太累了,又或者吃鱼总没有抓鱼时那么兴奋的缘故,我往往会草草地吃完晚饭,根本没有心思去品尝鱼的甜美。有母亲,在慢慢享受自己孩子的劳动成果,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快些长大。

如今,环境的污染非常厉害,很多农村人养猪、养鸡,清澈的河流不再,甚至人们连河水都不敢接触了,又因为环境的破坏,以前戽鱼的地方给泥沙填埋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忘记的事情越来越多,唯有戽鱼时的情景,却深深嵌入我的脑海,挥之不去,犹如有一首永不老去的歌……


选自彭涌波著作《化不去的乡愁》(广东花城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