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文化遗产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43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难忘的小人书。我父亲就给我留一个抽屉作为放小人书的“领地”,我还别具匠心地为小人书编上号码,上锁,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得外借,真的视之如至宝。曾经看《毛泽东传》,其中有一个情节就是: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去年有人给他一套小人书,是说《东周列国志》故事的,从此看小人书就“上瘾”了,一看就看了几百本...
那段时间,家里的叔公、伯父、堂叔从事不同的职业,三叔公是龙山中学的老师,教政治经济学,他在家的时间就是看书学习,又是看又是写,比学生还认真;三叔公的儿子在氮肥厂上班,他有一辆新的双筒“凤凰”牌单车,堂叔上班往返骑了半个小时,下班回来对单车的护养就是一大午,先除尘,再点油,后擦亮。改革开放后,叔公、叔父有些单位分到房,...
小时候的农村,可惜再也回不去了。现在的农村没个车没个房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讨个老婆小时候的农村公家办事,兴桥修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毫无怨言现在的农村自家纸炮烧得纸三尺厚却不想拿出点钱改善村里的状况。小时候的农村人人都有拿手的工艺做家具、农具、箩筐阉鸡、补锅补鞋样样都在行现在的农村年轻人炒个菜都懒传统手艺慢慢在消失。小时候...
故乡的老井前些日子,有族人来访,聊及村里城镇化步伐加快,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修了几条宽阔的村道,原村道旁的老井也填埋了。老井就位于村道的末端,周围种满竹子,老井就掩映在竹林间。一朵朵花从树上悠然飘了下来,铺满了老井边上,老井在这样花香弥漫、鲜花满枝的氛围,益显热闹。老井的井沿用多边型花岗岩铺设,长年累月的摩擦和...
怀念那生产队时期,无与伦比的70年代,满满的回忆。生产队,是存在于1950年代到1980年代农村的经济组织形式。70年代的生产队,两个生产队的农民在赶着毛驴拉着碌碡轧麦子。70年代的农村生产队,农民们在给庄稼施肥。70年代的农村生产队,队长是整个生产队的负责人,队长负责安排劳动任务,对生产队的队员们进行劳动分工,那时的生产队长是很有...
@陂洋人,你还记得家乡的晒谷场么?外出的游子啊,你有多久没有下田割稻子了?还记得童年,大人去割稻子,小孩子在家晒谷子,时不时要去“趟谷”,好让谷子都晒得到,还要提防邻居家的鸡鸭过来吃谷子。一大坪的谷子又得赶紧收起来。大一点了,也跟着大人一起去割稻子,期盼在稻田里能掏到鸟窝,也曾不小心被“禾镰”割到手,也曾不亦乐乎的踩着...
因此,每年在春节之前,农人们会捡多一些柴草,放在家中专门的柴草房内,以备来年春季(尤其是雨季)的不时之需。割柴草的人,只听到镰刀割柴草的“沙沙沙”声。后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瓶装天然气在陆河迅速普及,上山捡柴的人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少,及至后来绝大部分人都已不再上山捡柴(割柴草)。如果人们日常仍是依靠柴草作为主...
放草。“放草”也叫“放柴”,就是人们在山上用镰刀把柴草砍倒成排放着,晒干后才挑回家。这些柴草中主要的叫“八月草”,也有人叫它“大草”,茂盛的有一米多高。“打草庭”先要在地上放几行石头,然后在石头上面放几根木棒,再把捆好的柴草整齐地放到木棒上面,长宽高多少随柴草的数量而定。1970年代有一年,由于当时是农业学大寨的鼎盛时期...
陆河拾遗 | 陆河曾有段充满甜味的旧时光。以前,陆河人种制糖的蔗被称为“糖蔗”,原先是竹蔗,后来几乎都是“台湾蔗”。随后便开始了煮糖环节,一百斤蔗可榨十斤红糖左右,陆河人称这种糖叫“乌糖”。在1975年左右,陆丰县在大安兴办了现代化的大型制糖厂,各地小糖厂一律禁办,陆河的甘蔗都运到大安,换回钱币和少量的白糖及赤砂糖。在八十年...
点燃那盏煤油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那盏曾陪伴着我走过了少年读书岁月的煤油灯早已丢弃不存在了,在那物质贫乏的困难年代,那盏简易自制的小小煤油灯在我的读书生涯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时有了这么一盏煤油灯照明读书已很知足了,我们再不会重蹈那古代的“囊萤映雪”,在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在冬天以雪地反光...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