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河拾遗 | 陆河曾有段充满甜味的旧时光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24-04-10 发布于广东

“打 蔗”

      以前,陆河人种制糖的蔗被称为“糖蔗”,原先是竹蔗,后来几乎都是“台湾蔗”。据说“台湾蔗”是从台湾传入大陆的,而当时榨蔗制糖业正在日本人的统治压迫中。

      种蔗制糖对于当时的陆河来说,不管是经济还是精神都起过重大作用。

图片
图片

陆河榨蔗制糖业历史悠久,牲口,石头,木头,构成了最原始的榨糖器械。

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人们把收获的甘蔗切成碎片,用碓舂(击碎),然后用瓢把蔗汁取出来,煮成糖(一般煮成糖水、也叫“糖清”,常温下,很快就会发酸,变质)。

图片
图片

      后来,人们把石打成长约1.5米,直径约30厘米的圆柱石碾,把甘蔗放在石盘上,用石碾碾出汁煮成糖。这种效率也很低。

图片
图片

     “石绞”( 两百年前已经出现,引入陆河较慢) 的出现给制糖业带来了出糖效率的跨越性提高。“石绞”是用花岗岩打造的,一个有500公斤左右。每个石磙中间凿有不同数量的圆孔,孔里都安装有木齿,两块大石磨固定在大木板上,使它们可以转动。主动轮上面加长木棍用牛来带动。榨甘蔗时,两个石磙的木齿并排紧挨,相互咬合运转,从而带动石磙转动。从两个石磙中间的缝隙将甘蔗从这头挤进去,另一头就变成一根细渣出来。甘蔗汁被榨出来后,就流到下面的磨盘,再通过磨盘中间的凹槽流进放在槽边的木桶里,再送进熬糖的地方。

图片

       一条甘蔗要反复榨三次。后两次在蔗粕里要用勺子泼水,水把糖带出来这样榨得干净点。随后便开始了煮糖环节,一百斤蔗可榨十斤红糖左右,陆河人称这种糖叫“乌糖”。

图片
图片

     1964年,河北大队(原称宝山大队)在现县城北部的县自来水公司(旧称“矿泉水”)提水塔南面的公路两旁兴办现陆河县第一家机器榨蔗的大型制糖厂,一天可榨糖两千斤左右。附近乡镇的蔗也送到这里出售。

     在1975年左右,陆丰县在大安兴办了现代化的大型制糖厂,各地小糖厂一律禁办,陆河的甘蔗都运到大安,换回钱币和少量的白糖及赤砂糖。

     1978年,因大安糖厂的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当时蔗农的需求,各地又悄然办起了“石绞”的糖厂,也有的地方用小型的柴油榨蔗机或用其他工具榨蔗制糖。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各地糖厂又停办,蔗又运到大安糖厂出售。

在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蔗贱伤农,陆河人逐渐不种糖蔗,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糖蔗已基本绝迹。陆河的榨蔗糖行业也销声匿迹。

图片

免责声明:

1、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本平台致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转载引用仅为丰富信息之目的,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3、本平台所刊载的商业广告、产品图片、广告文字、活动链接等仅为要约邀请,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最终签署的买卖或服务合同为准。

4、本平台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公众号后台,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5、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陆河达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