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香港保利秋拍:体验流行了两千年的青铜器收藏

 laobing2008 2016-09-25

今天,我们继续在位于港岛金钟太古广场的香港保利库房寻宝。这几年,香港保利的青铜器拍卖每每都是他们的一大亮点,今年也不例外。

尽管艺术市场整体表现有些不温不火,但是近两年来,关注和收藏商周青铜器的实力买家越来越多了,收藏能够回归最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精粹的部分,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西周青铜提梁卣  海昏侯墓出土


说起来,中国的“顶级收藏家”对于商周青铜器的追捧和收藏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年。我们在上半年曾经写过被正史扭曲的海昏侯,这位不幸被废的西汉皇帝事实上是一位有着十分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艺青年,可不,近期,考古人员还在海昏侯墓里发现了失传1800多年的《论语》特别篇呢。

在【五色炫曜】海昏侯考古大展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位文艺青年大藏家所收藏的一件西周早期的提梁卣,精美之至,完全是顶级藏家的品位了。


有着两千年收藏传统的商周青铜器在近一百年更是成为了全世界的宠儿,我们在香港保利所看到的这组青铜器,几乎囊获了常见青铜器的各种器形,它们中,有的来自于美国传奇古董大行安思远的旧藏,有的则传为日本世家细川家族的旧物,今天,我们还是通过器形梳理,和朋友们一起欣赏风靡了两千年,流行在全世界的中国璀璨高古文明吧。




觥(gong1)


共父乙觥  上海博物馆藏


“觥”是一种罕见的青铜器型,十分佩服3000多年前古人绝佳的想象力,将一种酒具刻画成了极具创意和感染力的动物形象。青铜觥最早出现在殷墟文化二期,也就是商代晚期前段,沿用到了西周早期,目前见于着录的不过六十余件。但存世的也就一半左右。从考古发掘中可知,在商周时期能享有青铜觥的人,一定是身份很高的奴隶主贵族,一般贵族是没有资格享用的。




商晚期青铜天黾觥

LATE SHANG DYNASTY, 13TH-11TH CENTURYB.C. AN BRONZE RITUAL VESSEL, GONG 

H 21.8cm L 23.3cm

HK$ 12,000,000 - 18,000,000

铭文:天黾



香港保利这件纹饰方面,腹部饰三组龙角大兽面,其中一个正好分布在流槽的下方,与盖的龙头处于一条垂直线上,这是青铜觥装饰纹样中唯一的一例。



盖内及内底各铸“天黾”二字。郭沫若曾将其释为“天鼋”,认为其是黄帝族轩辕氏的族徽。
 带有“天黾”铭文并有早期著录的青铜器多达100多件,其中只有两件觥,但都下落不明。而香港保利秋拍所见的这件“天黾”觥是如今所见的唯一一件,可见其级别之高了!

 

簋(gui3)

西周伯作乙公尊簋 首都博物馆藏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 奴隶主贵族等级越高,使用的簋数越多,造型越精致。特别是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以显示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地位。据史书记载,天子(周王)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考古发掘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特别给朋友们看一件浑身都是大象的西周伯作乙公尊簋。而像这样带有原盖的簋,存世十分少见。香港保利秋拍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件有着累累著录,传承有序的簋盖。



 西周? 端方旧藏嫼簋盖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COVER OF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FOOD VESSEL, GUI 

H 9.5cm D 25.4cm

HK$ 100,000 - 150,000

铭文:?滔嫼乍(作)尊 ,?滔嫼其迈(万)年 子子孙孙永宝

著录: 1.端方,《陶斋吉金录》,清光绪戊申(三十四)年(1908)正白旗满洲端方石印本,1908年,第2卷,页22

2.邹安,《周金文存》,1916年,第3卷,页 79,编号2

3.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第7卷,页101,编号2 

4.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北京: 中华 书局,1937年,第7卷,页46,编号3

5.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艺文印书 馆,1983年,编号250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 成》,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编号3876


这件有着无数著录的簋盖最值得研究玩味的地方便在于其十八字铭文,如今所见到带有“”字铭文的器物除了这件,还有三件,两件为晚清金石学家端方的旧藏,一件则为晚清民国著名学者罗振玉的旧藏。可见四间里面有三件都和这位端方有关。

目前查阅相关资料,普遍的考证认为,解读现藏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觞姬簋(端方旧藏)铭文,大约可知觞姬簋是一件媵器, 也就是嫼的陪嫁嫁妆,那么“”便是一个人的人名了。有人大胆的假设,这四件簋极有可能同时被用作了嫼的陪葬礼器,晚清之前在一个墓中出土,其中的三件为端方所得。这位“嫼”究竟是一位怎样神秘的女性,留给我们遐想吧,而香港保利的这件嫼簋簋盖则是如今唯一一件可以流通的和“嫼”相关的器物。


觯(zhi4)


觯是中国古代礼器,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西周早期。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到了西周,器形就发生了不少变化了。《礼记·礼器》有着这样的记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可见其高大上,呵呵。



商青铜龙纹觯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ARCHAIC BRONZE VESSEL, ZHI , WITH DOUBLE HOLDER AND GEOMETRICAL PATTERN 

H20.5cm  W 13cm

HK$ 750,000 - 1,000,000

来源:安思远 (Robert Hat?eld Ellsworth) 旧藏


这件是较为典型的商代时期的觯,带有方形钮的盖,一眼看去,气质颇佳!盖及圈足壁均饰云雷纹一周,颈部饰三角形蝉纹及几何纹、圆珠纹,庄重却不失灵动!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美国一代传奇古董大行安思远先生的旧藏!


壶(hu2)


商周青铜器的很多器形名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有点生涩了,唯独这个字,没有人不认识。哈哈。郑玄注壶,酒器也。 《诗·大雅·韩奕》中也有清酒百壶。 ”的记载,可见,自古以来,“壶”就是一种酒器。



西周? 青铜双兽耳棱形盖壶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N ARCHAIC BRONZE VESSEL, HU , WITH COVER

H 49.5cm

HK$ 2,200,000 - 3,000,000

来源: 1. 日本细川家族旧藏(传) 2. 日本知名壶中居美术店旧藏 


这件壶带有原配盖,值得一提的是,它传为著名的日本细川家族旧藏(就是曾经出过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的那个细川家族),后经知名古董商壶中居经手流出。


爵(jue2)


爵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如今甚至在很多地方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
logo了。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典型、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酒礼器,是当时等级、身份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合的核心器,西周以后礼器组合的核心则慢慢变成了鼎。上图这对曾父丙爵器形十分罕见,2013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以120万美元的落槌价为曹兴诚先生竞得。



商青铜牛首銴爵杯一对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 PAIROF BRONZE RITUAL CUPS, JUE 

H 21.5cm W 16cm

HK$ 680,000 - 800,000

来源: 1. William and Penn Hines旧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