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外教,根本不教外语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09-25

这个世界,总是曲径通幽般的难以琢磨。


思想家冯仑说:追求理想,顺便赚钱,反而容易赚大钱。追求赚钱,不谈理想,往往既无钱也无理想。企业界也是一样。举个例子,15年前同时起步的两家搜索引擎公司,追求“不做恶”理想的那一家,现在在研究人工智能、无人汽车、量子计算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一家,最近因卖假药被炮轰和揭批。


好的外教也一样,他们根本不教外语;不教外语,反而能让孩子们把外语学得更好。


那他们教什么呢?


在启蒙期,他们教游戏沟通。

在成长期,他们教专业知识。

在成熟期,他们教深度思考。



1、英语水平低于英语国家7岁小学生水平时,算是启蒙期吧。


很多孩子是零基础就去找外教了。然而零基础这个时候,什么都不懂,需要教什么外语吗,教了能听懂吗?无非就是一堆人凑在一起唧唧喳喳热闹一下,通过一些尴尬症发作的游戏,勉强记一些单词,效率极低而且效果极差。


再说了,背记单词本身就是学外语的最大误区,不管你多么花样百出,这种学法只会让大脑潜意识不停地翻译,只要听到外语就会条件反射地开始翻译,必须只有翻译过来,大脑才会明白过来,这根本就不是学外语的正确姿势。所以,根本就不应该这么“教”外语。


那要怎么做呢?


第一是情感沟通好的外教首先是一个沟通大师,根本不需要语言,只凭神态、肢体、语气、动作就可以很顺利的沟通,就能赢得小孩子的信任和喜欢。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情感沟通有渠道了,信息交流无障碍了,才可以进入精彩的互动,给予教育无穷的可能性。


第二是游戏代入好的外教其次是一个游戏大师,通过做手工、做折纸、做菜、做烘焙、做软件等等游戏,把孩子带入情景之中,一边做游戏,一边教孩子熟悉每个步骤的词汇和发音。前面说了,好的外教根本不需要说话也能沟通,在沟通无障碍的基础上,开始重复一些简单的语言,孩子自然就记住了这些外语发音与那些动作、那些物品、那些画片、以及那些手工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实这种“情感沟通”和“游戏代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分化成了“华德福”、“蒙台梭利”什么什么流派,然而不管是融入自然也好、利用工具也好,咱不能忘了初心和源头。


咱“不教”,但是通过情感沟通和游戏代入,把外语发音、外语词汇融入生活、融入条件反射,融入思想、融入身体。而“教了”,反而就是一种强行的记忆,一种翻译式的记忆。比如外教说:大家记住啊,苹果就是矮婆,香蕉就是爸拿拿。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重复一次。然而,小朋友下次再听到矮婆,听到爸拿拿,其实还是反应不过来了,反应过来也是努力翻译成苹果和香蕉的中文才能明白,而不是直接想到两种水果的本体,因为这两种记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意识记忆,后者是思维记忆。


好的外教,不教外语,直接教游戏沟通。



2、英语水平低于英语国家14岁中学生水平时,算是成长期吧。


上海有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办起了专业的纯英文的篮球培训课。一水儿的洋帅哥,都是专业的篮球教练,对孩子们进行专业体能训练和篮球训练,无论是日常训练、分组比赛,还是嘉宾比赛、总决赛,都全程使用英语。


这可不是英语培训,人家的重点就是专业的篮球训练,必须是以篮球为主,英语只是工具,但在最激烈的比赛和最专业的训练中,使用外语也就成了最自然、最能让人产生条件反射的一个无意识过程,甭管你矫情也好、害羞也好、发音不准也好,你都得随着英语指令玩命地跑动,你都得使用英语对同伴大喊大叫。


我觉得这才是英语培训的未来。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优秀的人,他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他必然不能只会说母语,然后其他什么都不会。如果他只懂母语,而其他的什么专业都不懂,那他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语言教师。这种外教,有多远就离多远。


好的外教,他应该就是最专业的蓝球教练,他应该是专业的绘画老师,他应该是一流的烹饪厨师,他应该是高超的木工工匠,他应该是渊博的自然科学导师,他应该是有趣的数学老师,他唯独不能仅仅是一名语言教师。


我希望一个英语成长期的孩子,能遇到这样一个外教,他不是教语言,而是在教语言背后的文化、艺术、知识、生活技能,通过语言这个桥梁和通道,去接触和感受整个世界。我相信,能把外语承载的灿烂的文化、艺术、知识和技能学到手,外语本身这个工具,肯定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手到摛来啦。


米妈问我,人家都使用新概念的教材了,你不用吗?你就让小孩跟着外教在那儿瞎玩吗?我说,可以用教材啊,但不用那些所谓的英语教材,咱们用绘画系列教材、木工系列教材、或者趣味数学系列教材,或自然科学系列教材,把英文还原成工具。同时,在绘本阅读和故事讲授里,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就够了。


以英语为工具,把绘画学了,把木工学了,甚至把初等数学或自然科学给学了,英语水平就高了,使用更加熟练了,阅读起来也会更加深入,因为你不会再去过度关注语言本身,自然那种神秘的“英语思维”就在大脑里形成了。学到这个程度,什么高考,什么四六级都是渣渣,你都用英语学会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你都用英语享受阅读小说的快感、享受无字幕的好莱坞大片了,还用怕这种考试吗?


好的外教,不教外语,直接教专业知识。



3、英语水平低于英语国家21岁大学生水平时,算是成熟期吧。


薜涌老师讲了许多中国留学生的误区,拼死拼活准备托福和SAT,总算得到了国外名校的录取,结果在第一个学期就多门课不及格,被勒令退学或劝退。多少中国孩子,痛悔一生,崩溃领悟,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换来的是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挫折。


究其原因,原来他们的托福和SAT的成绩都是刷题刷出来的,有些同学只是“做题”熟练工,有些是训练到看了题目的一些关键词居然都能猜到答案,根本就不是真实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甚至一本简单的英文小说都不能正常读完。


象TOP50那种美国名校,每周300-400页的英文书的阅读量是正常课程,你要理解里面的社会科学概念,你要批判性分析作者的观念,你要从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一直讨论到联邦的权力基础,中国学生们有几个能做到?靠刷题的孩子,上了国外名校,那可就惨了。


教授们可不象保姆一样,还要管你阅读能力培养。教授们在课堂上就是起个头,讲一点头绪,指引一个研究方向,然后直接列个原版书清单,让你拿着书单去图书馆,疯狂地看吧,看完后写读书笔记,交作业,然后课堂讨论,评分。如果只是靠刷题考过托福和SAT的,自然是听也听不懂、看也看不了、写也写不出,混一个学期后,直接退学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这个阶段的外教(如果你还请外教),就得教你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深度思考、如何分析归纳、如何写深刻的读书报告啦。


有志于留学的孩子,从元旦前完成申请,到春天接到录取通知,最终在9月初入学,大致有八个月的时间,相当于美国大学的整整一个学年。这段时间,寄走了所有的申请材料,应试的压力已经没有了,正好可以集中精力拼命训练,脱离应试的状态,形成真实的阅读能力,以便适应国外的大学课程。然而,很多孩子居然是悠闲自在玩过了这八个月,真把留学当高考啊,真以为应试成功就万事大吉了啊?


这个时候的外教,就应该当头一棒,把这些孩子敲醒,让他们重新警醒起来,真正投入到海量的外语阅读、分析性思维、明晰的写作能力的训练中去,这种训练,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训练和思维训练,而不是什么外语学习,即使用母语来训练,也是一样的艰苦卓绝。


好的外教,不教外语,直接教深度思考。


……


……


后记:今天,米米的外教问我:这个学期开始了哦,你对我的教学有什么要求吗?我想了一下,然后拿白纸写了几句话。如下图:


外教:。。。。。。没问题。

我:。。。。。。。那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