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CI时,当心冠脉穿孔!

 博览众长123 2016-09-25

 Doc Kim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冠脉穿孔:防范于未然,预防最重要!


作者:Doc Kim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冠脉穿孔是一种比较少见,但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介入并发症,它的表现为造影剂从局部撕裂的血管壁持续外渗。冠脉穿孔常见于PCI治疗过程中,发生率在0.19%~0.59%;而冠脉穿孔相关的死亡率可以高达7%~17%。


发生冠脉穿孔的危险因素:


(1)患者的自身因素:高龄、女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2)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钙化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角病变、迂曲病变、长病变和心肌桥;


(3)术者操作:指引导管操作不当、使用特殊器械(如斑块旋磨或旋切术、切割球囊)、使用亲水涂层导丝或者强硬度导丝、支架过大或释放压力过高、术者经验不足等。


冠脉穿孔的原因:


(1)导丝相关的冠脉穿孔常发生于采用亲水涂层或中等以上硬度的导丝,对偏心、分叉或闭塞病变进行操作时;


(2)球囊相关的冠脉穿孔经常与球囊尺寸过大或加压压力过大有关,并且经常发生在偏心和伴钙化的病变处;


(3)支架相关的冠脉穿孔,血管内超声研究发现,经常见于偏心的点状钙化病变,支架释放或球囊后扩张时的压力对于斑块和血管壁不均匀,支架相对钙化处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较薄的血管壁,导致血管壁穿孔。


冠脉穿孔的预后与诊断和处理的速度相关,因此,早期识别对介入医生而言非常重要。


(1)从症状上识别:患者常见的主诉为突发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不典型症状表现为烦躁、恶心、出冷汗等;


(2)从体征上识别:冠脉穿孔后由于血液快速漏入心包腔内,导致急性心脏压塞,常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骤降,收缩压<90 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可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先增快后减慢,奇脉,中心静脉压升高。有的患者可发生心脏骤停;


(3)从辅助检查识别: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心包积液的金标准;胸部X线透视,是确认心包积液的重要方法;


(4)从血管造影识别:首先表现为造影剂外渗,造影发现造影剂经手术血管靶病变部位涌出,并滞留在心包腔,证实为冠脉穿孔。


防范于未然,冠脉穿孔可导致严重的急性心脏填塞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冠脉穿孔对于每一名介入医师都至关重要。


术前准备:术前需要对每一名患者的病情有详细的了解,对预后做充分的评估,例如手术前常规行胸正位X片检查、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型。


同时,有些内膜下钙化在造影下不一定可见,术前可行冠脉CTA了解血管情况。导管室除配备常规的抢救药品外,还需要准备心包穿刺及心包切开引流包。


术中操作:在病变血管严重钙化、迂曲、病变弥漫等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应轻柔操作导丝、导管,术中不可用力硬送或硬拉,避免导丝和导管对冠脉造成损伤,时刻掌握导丝及导管走向。


此外,当导丝在冠脉内前进时应使用旋转力;始终保持导丝头部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勿将其头端置于最末端血管床,导丝通过病变后,头端前进受阻提示心内膜下走行,应回撤并重新放置导丝;在没有完全确定导丝进入确切部位前,不能盲目地进行球囊扩张、旋磨。使用硬导丝或亲水导丝开通CTO病变后,宜先换回较软的常规导丝,再继续余下操作。支架后扩张应采用非顺应性球囊,使用直径偏大的半顺应性球囊进行高压扩张极易导致穿孔。放置支架或选择后扩张球囊时,其直径与血管比值应接近1.0。


同时,术中切忌只关注病变不关注患者,只关注导丝、导管操作,不关注血压、心率变化。操作中应仔细观察每一次造影结果,及时发现容易忽视的小穿孔和远端穿孔。对于术中容易出现冠脉穿孔的患者,术后应停用IIb/IIIa拮抗剂,防止导丝所致小裂口因抗凝药物导致穿孔无法自行封堵,继而出现PCI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


对于术前已充分抗栓患者,且血栓负荷不重的患者,可考虑不使用IIb/IIIa拮抗剂。为防止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双联抗血小板不应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