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的学术繁荣阶段

 johnney908 2016-09-25

肿瘤

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医学理论日益丰富,中医防治肿瘤的理论也不断充实,对肿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促进了肿瘤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宋代东轩居士《卫济宝书》中第一次提及“癌”字并论述“癌”的证治,把“癌”列为痈疽“五发”之一,提到用麝香膏外贴治疗“癌发”。虽然“癌”所代表的症状与现代的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相符,但包括了体表或比较表浅部位的恶性肿瘤。《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对癌的症状、病性描述更为详细,认为癌症是“毒根深藏”造成的,为后世苦寒解毒法治疗癌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提出了癌有“穿孔透甲”和易于浸润、转移的性质。由宋朝政府主持编撰的《圣济总录》论述了体内气血的流结或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可能产生肿瘤疾病,并载有类似肝肿瘤的肝著、肝壅、肝胀等病的证治。

金元时期,刘完素力倡寒凉用药以治疗火热病,对后肚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法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用凉膈散治疗噎膈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张从正认为“积之成之,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提出“五噎”、“十膈”等病,认为癌瘤是邪气为患,主张攻邪祛毒,但其在治疗噎膈、反胃等肿参考。

(二)在文献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中医的病因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体质因素三个方面,病机主要有正气虚弱、气滞血瘀、痰湿内聚、热毒内蕴四个方面,且正虚为肿瘤成因之本,邪实为肿瘤之标,肿瘤疾患多虚实夹杂。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将中医治疗肿瘤法则定为扶正与祛邪两大类,祛邪又可分为化瘀散结、祛痰利湿、清热解毒等治法。

(三)证实了许多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具有抗肿瘤作用中药的疗效,并研究了抗肿瘤作用机制。发现中药抗肿瘤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扶正药物主要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间接起到抑瘤抗癌作用,并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生命;祛邪药物主要是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扶正常与祛邪共同起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四)从大量的验方入手筛选抗肿瘤有效中草药,并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从中研发抗肿瘤中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作为化疗药物,如从青黛中提取靛玉红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用莪术油制成注射液治疗子宫颈癌;用山慈菇提取秋水仙碱治疗乳腺癌;用鸦胆子油治疗肝癌和子宫颈癌等;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这些药物目前均为临床治疗癌症的常用药。

(五)针对放疗、化疗所引起的副作用,中药具有减毒和增效作用。近年来研究不断证实,在放疗、化疗同时,结合临床辨证论治配用中药,不仅可以增加抗肿瘤效应,还能减轻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目前中、西医治疗方法并用治疗癌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总之,现代中医学从预防到治疗肿瘤方面均显示了明显优势,中医药作为抗肿瘤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肿瘤研究技术与方法日益提高与发展,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腹腔内的肿瘤与血瘀有关,为现代肿瘤治疗中提倡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详细记载了食管癌与贲门癌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强调在治疗中要补中逐瘀,是肿瘤治疗中“扶正培本”的具体应用。

总之,明清以来,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对肿瘤的认识也日趋深入,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均有更多的论述,分类更细,名称更复杂,但也出现了同一肿瘤有多种名称,而同一名称也可能包括了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肿瘤学不可能像西医肿瘤学那样对肿瘤进行详细的分类,但是早在数百年前,甚至上溯到一二十个世纪以前,中医学中就有如此丰富而详细的记载是难能可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