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中国传统村落--江西客家左拔镇“曹氏围屋”

 曹国书馆 2016-09-25
中国传统村落——曹氏围屋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曹氏围屋,“中国最传统村落”。是客家左拔镇人聚族而居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住在围屋内的居民,都是某一共同祖先的后裔。它基本沿用了古代中原传统的某些内容和形式,采用土木石结构,以夯土板筑,或用泥土制成土砖来砌墙承重,以木作梁并盖以青瓦。其基脚采用石料和青砖砌实。在土木石等建筑材料中,泥土是客家建筑的主体,是其最基本的材料。外貌没有复杂的装饰,仅以巨大的尺度,完善的防御体系,构成一种固若金汤的"坞堡式"建筑样式。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赣南的客家围屋多以正方或矩形为平面布局,四角是略向外和往上凸出的碉堡,建筑物由外向内大围套着小围,如一"回"字型。外侧多挖有1米深,3米宽的壕沟。外墙厚度多在1米以上,高二至四层不等,中间楼层均设环形吊楼,俗称"外走马"。门框皆用巨石砌成,厚实的板门上包裹铁皮钉,板门后大多还设有一道闸门,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或在板门后设一道栅栏门。为防火攻,门顶上备有水漏。围屋的顶层间是战备用房,通常不堆放杂物,取外墙的大部分内侧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俗称"内走马",使整个顶楼间贯通一气。围内掘有水井,并辟有专门存放粮草的贮藏间,墙体不开窗户,只开有一些对外望和进行射击的孔眼,遇上战乱,将大门封死,里面即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赣南客家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结束于民国初期,后基本不建。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中国最传统村落,下面正在报名……
  曹氏围屋位于大余左拔镇政府西面约一公里的一个小盆地中,为一大型客家围屋,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围屋外围有三米高的干打垒围墙,围成不规则的圆形,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四万平方米,围内约有40个院子,500间房。现在居住围里的绝大部分是曹口氏,共700余人,分为六个居民小组。原围屋的整个建筑群外用干打垒墙围住,前、后门均建有阁楼,气势宏大,从而形成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建筑群格局。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曹氏围屋位于大余左拔镇政府西面约一公里的一个小盆地中,为一大型客家围屋。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外围有三米高的干打垒围墙,围成不规则的圆形,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四万平方米。围内约有40个院子,500间房。院围有正门和后门,正门朝向西北。进正门为一长180米、宽3.55米的主巷道,尽头为总祠堂。总祠堂大厅面积170余平方米,内有六根主柱,有一天井。两侧有一条约60米长的横巷道,横巷道两端又各有一条约90米长的纵巷道,与主巷道平行的还有一条约二米宽的纵向巷道。主巷道两侧,各有2—3条1--1.5米宽的横巷道,横巷道内各有3—5个独立大院,有大门、院内前后厅。房屋为青砖高墙木结构,硬山式瓦顶,墙高约四米。围内还有四个分祠堂,两眼水井,巷道皆为卵石铺筑口。现在居住围里的绝大部分是曹口氏,共700余人,分为六个居民小组。据曹氏:家谱记载,曹氏先祖于宋代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河北正定府辗转迁至江西南安,先居横浦驿外燕子窝(现黄龙镇境内)、明时有曹氏在南安府为官,弃官后进左拔狩猎,发现左拔铜盘(现围里旧名)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遂搬迁曹氏宗族人山,并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建祠堂祭拜祖先,后人口繁衍又设立分祠堂,规模不断扩大。为防止深山猛兽的侵扰和加强宗族内部联系,在整个建筑群外用干打垒墙围住,前、后门均建有阁楼,气势宏大,从而形成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建筑群格局。曹氏围屋的围墙已残缺不全,前后门楼也都破烂不堪,但古老建筑的风韵仍存古巷和翘檐之中。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左拔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西北部,东北连樟斗镇,东南邻青龙镇,西南界黄龙镇,西北与崇义县接壤。圩期农历三、六、九。建国前有夜市习惯。属山区,山峦起伏,气温较低,年均温度约17.2度。中部有较宽平的河谷地。有左拔河、大江河。左拔河入跃进水库,大江河入龙涧里水厍。镇政府驻左拔村,距大余县城26.5公里。
左拔镇辖4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190人,其中农业人口5350人,非农业人口5840人。总面积99.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3亩,土地肥沃,主种水稻。1盛产茶叶,以云山茶为著,产于境内云山岭上。矿产资源丰富,钨、锡、铜、钼等矿产贮量大,在左拔镇广泛分布,左拔镇多山地,林业用地13.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5%,林木以毛竹、杉、松为主,其中毛竹林面积3.2万亩,素有“绿色银行”之称。左拔镇域内有海拔1275.6米的大余第二高峰——云山,以及有440多年历史极富赣南客家建筑特色的左拔曹氏围屋等风景名胜古迹。2000年来,到左拔来游览、参观、考察的游客和专家学者络绎不绝。
曹家人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
曹氏围屋也走出不少曹家雄才美人
围屋居民全部曹氏。
  “鸡鸣听二省(赣湘),狗吠惊三县(大余、崇义、上犹)。”这是在大余县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说的就是大余第二高峰——云山。云山脚下有个云山村,云山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中有一座几乎是赣南现存的最古老的客家围屋——曹氏围屋。
  曹氏围屋始建于1564年,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对此曹氏族谱专有记载。据说,曹氏先民从中原辗转南迁至大余县,明宣德年间曹氏先祖曹允信在一次打猎中,发现左拔镇铜盘山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宜居宜业,便举家来到这里立基。明嘉靖年间,为了防止外人和山中猛兽的侵入,族人在居住的建筑群外建造围墙,设立东、西、北三大门,形成圆形围屋。
  曹氏围屋外围由高3米、厚2米的夯土墙围成一个圆形城堡,总面积5万平方米,中心区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该围屋内设房间近500间,有总祠堂1个、分祠堂4个。围屋内巷道纵横交错,建筑群内主次分明,建筑布局形似八卦,气势恢弘。围内掘有水井,并辟有专门存放粮草的贮藏间,墙体不开窗户,只开有一些对外瞭望和进行射击的孔眼,遇上战乱,族人将大门封死,里面便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正因如此,围屋帮助曹氏先民躲过了许多战乱和劫难。相传太平天国时期,一支隶属翼王石达开的军队经过左拔镇,使曹氏宗族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因为不肯臣服,军队开始了烧杀掠夺,围屋外的房屋俱遭烧毁。村民据守围屋顽强抵抗,几百人的军队围困围屋几天几夜,无果,方才撤离。距今,曹氏一族在围屋里安然居住了400多年,如今已有后裔2000多人,成为左拔镇一大旺族。
  望着升腾的袅袅炊烟,听着耳畔传来犬吠和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欢笑声,循着古巷道,踩着鹅卵石,近日,记者一行走进了围屋。只见曹氏大祠堂、大门楼及各房系的厅院还留存有古代石质匾额,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曹氏先民的过往和记忆。祠堂左厅匾额书“诸绍上蔡”,讲述着族人从中原迁徙的历史。在围屋正门,上有一块匾额书“平阳第”,曹氏宗族几位老人认为,曹参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平阳侯,其后代聚居地都被统称为“平阳第”,故而左拔曹氏宗族是曹参的后裔。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几百年来,曹氏的宗功祖德一直激励着后裔孝老爱亲、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围屋边上建造的学堂,便是曹氏历代重视文教的佐证。现在,该围屋保留着许多精美的窗饰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彩绘,正门前还矗立着8块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功名碑。据考证,新中国成立后,曹氏宗族人才辈出,可谓人杰地灵。
  因为地处深山和省际、县际边界区域,这里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民俗,值得一提的是“逢夜圩”。众所周知,赣南农村都是白天逢圩,为什么左拔是“逢夜圩”?宗族老人曹人禄回答了这个问题。
  左拔地处深山,竹海满眼皆是,极其丰富的毛竹资源造就了左拔曹氏先民造纸、农业、山茶油等经济产业兴旺发达。造纸业的兴旺,吸引了赣、粤、湘等地的商人前来。但因为左拔山路难行且路途遥远,外来商人到达左拔一般已是傍晚。而这时,造纸工人也刚好将纸从山里运至圩镇,于是,圩镇上人来人往,灯火辉煌,好不热闹。客商到达后,主客便相邀到饭馆中,一边吃晚饭一边谈生意,渐渐地,“逢夜圩”就成了当地的风俗。前不久,大余县的几位文艺创作者在围屋采风,打算据此编排一出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逢夜圩”情景剧。


2016国庆曹家人关键词: 江西左拨镇,曹氏围屋, 中国最传统村落 ,下面正在报名……

  近年来,左拔曹氏的身世由来和围屋的历史价值,不断吸引着外界的目光。2009年,复旦大学人类学专家李辉亲自来到曹氏围屋考察,对曹氏族人进行了DNA检测,并纳入了曹操家族基因库以作深入研究。2010年,历史学家韩升实地考察后认为,“曹氏围屋非常珍贵,有很高的历史和人类学研究价值”。2011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在曹氏围屋拍摄了纪实片《破译曹操遗传密码》,曹氏族谱、沿袭的风俗、曹氏后裔的遗传基因成为栏目组关注的焦点。
  风雨沧桑,斗转星移。如今,曹氏围屋因年久失修,有些院落已经倒塌,且不少已经空置、无人居住,显得颇为寂寞和冷清,不禁让人叹惜。
  容颜已改,风韵犹存。近年来,大余县已经看到曹氏围屋显示出的强大的传统文化魅力,社会各界和曹氏后人都在积极保护围屋,60多岁的曹卫东便是其中一位。看到围屋已显破败,曹卫东忧心如焚,他组织族人筹资筹劳,在“修旧如旧,维持原貌”的原则下,相继修复了围屋正门和公祠。而矗立在正门口的8块功名碑,之前被村民用去搭桥修路,曹卫东便带着族人一一找回,重新安放在大门两侧。如今,曹氏围屋被列入市、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11月,曹氏围屋所在的云山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单位。“祖先留下的遗产,我们这代人有责任保护好。”共识更为保护围屋创造了很
好的基础条件。围屋的未来有了更多保障,令村民兴奋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