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版]有一家开发商,原本可以过得很舒爽

 周志敏l3ob9fdg 2016-09-25

原文转载自 一个人的地产媒体ArchDaily



1

在重庆这样一个房价不高的城市,日子好过的开发商并不算多。

但如果你在很多年前,用很便宜的价格拿了一大块地,那就不一样了。

 

2

举两个例。

2001年,我在一家代理公司上班,有个开发商请我们老板帮忙去看一块地,我跟着去打了趟酱油。这块地在南滨路上,准确的地理位置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中应该就在今天东原的1891附近,当时南滨路还在建,说是第二年就通车,地价是30万一亩,开发商问我老板怎么看,我老板回答说,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30万一亩只怕是贵了。开发商信了……后来……他们再约喝酒唱歌吃饭,我老板从没好意思让对方买过单。


九龙坡有个大盘,叫广厦城,我记得地价不到20万一亩,这是什么概念呢?按2.5的容积率计算,楼面价也就150块左右,和白送差不多。10来天前,同样是在九龙坡,财信买了块地,位置没广厦城好地块没广厦城大,楼面价4000,相当于大概15年时间,地价涨了25倍。

 

3

15年25倍,即使是按复利计算,年回报也达到惊人的77%,这个利润率连放高利贷的都不敢想。

以后会怎么样不好说,但在过去20年,囤地绝对是门好生意,某位被众人称为教父的港商,在大陆房子修得不怎么样,但囤地这件事,一直都很擅长——这或许也正是人家高明的地方。


如果只看房价,重庆便宜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直辖市,但即便如此,如果你能在七八年前、一环以内,搞到一大块地,你多半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


这种地块,现在还没开发完的,已经不多了:江与城一个(新江与城不是),融侨一个(现在转给了金辉),融汇两个,一只手大概就可以数完。

 

4

其实还有一块地,拿得比这几个楼盘更早,准确来说应该和广厦城差不多。北起南滨路,南至南坪东路,东起福利社,西到海棠晓月,整个一大片都属于这个地块,在重庆整个房地产历史中,如果评选最划算的土地交易,我个人认为它应该可以排进前五,甚至前三。


如果你是洋世达老板,今天的你,一定很感谢当年在土地出让合同上果断盖章的自己。

拿这块地的开发商,叫洋世达,这块地上开发出来的第一个楼盘,叫阳光华庭。


今天,这块地已经开发到最后一期,名字叫南滨特区,也就是今天这篇推送的主角。

 

5

我和这块地还有点关系。


我买的第一套房子,就是阳光华庭二期,我在这套房子里一直住到2013年。套内面积47平米,两室无餐厅无景观阳台,不看中庭当西晒。在同一个小区里,关于朝向视野和景观资源,不管小户型乐不乐意,它们都必须要孔融让梨,至少在买房子这件事上,有钱确实了不起。


交房后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从生活阳台望出去,我居然还可以看到江,虽然我能看到的江面,只有网红的锥子脸那么大一块,但不管怎么样,老子住的也是江景房。我怀疑自己之所以能看到点江,十有八九源于洋世达在设计工作时的疏忽,不然这巴掌大小的一块江景,多半也会被割让给隔壁的大户型。


这套房子套内面积价格2000多一点,按照当时的建材价格和人工费用标准,即使是按这个价格卖,洋世达也应该还小有薄利,总价10万——我估计它很可能赚了我12000块钱左右,在我这样一个24K纯屌丝身上赚这么大一笔钱,实在是没有人性。

 

6

10多年后,这个楼盘终于快要收官了。用10多年钱的地价做开发,卖今天的房价,这样的开发商,日子原本可以很舒爽。


如果我是洋世达的老板,对于这最后一期,我会随便找个项目总来看门,自己一点都不费神,只要规划设计不犯大错,示范区做得漂亮一点,去年9000块一平米开盘,轻轻松松就卖出去了,到今天,价格已经可以慢慢涨到1万左右,甚至略微还出点头。自己周游几圈大世界,泡几个小明星,岁月静好云淡风轻。


这并不是开玩笑,更不是为了偷懒。以南滨特区的位置和江景资源,和市面上价格九千一万的高层PK,已经有一定胜算、甚至有可能赢得比较轻松。但是如果再往上面跨一步,基本就和主城成熟地段洋房,以及近郊组团的叠拼联排,差不多一个价位,竞争对手就变了,竞争压力瞬间就高了不止一个等级——而洋世达并不是一个在高端市场上很有号召力的IP。

 

7

但是有钱人往往就是爱折腾,但也许正是因为爱折腾,他们才成了有钱人。

下面有请著名青年艺术家罗西西同学,用她的画笔,来说明南滨特区和其它普通高层有什么区别。

(单击图片可放大)


8

通过这幅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洋世达的算盘是,在这7栋高楼里面,用7个一楼的架空空间、8个大的空中花园,以及每隔两层一个的休闲平台,来打动买房子的人。


洋世达最初的想法,应该是在用这些花园和休闲平台,摆点桌子椅子种点花,让业主即使在最热或是下雨的时候,也可以出来透口气喝喝茶,我模糊记得它最早的广告语貌似叫“锤子森林”,哦对不起是“垂直森林”,这个广告,暴露了它最早的理想是当一名园丁。

 

在写字楼市场上,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通过资源共享,帮助理想丰满钱包骨感的小老板们,在不损失面子和功能的条件下降低成本。比如一栋楼共用几间会议室,一层楼共用一个前台靓女一台打印机,甚至若干家公司共用一家服务机构,比如律师事务所。


在住宅领域,其实也有类似的可能性,你让每家人买一个大的空中花园、甚至是一个40平米的阳台都是很难的,因为预算不允许,但大家共用一个是可能的,既不用多花太多钱,也不耽搁享受和装B。

 

9

通常来说,做到上面的步骤,基本上也算是给自己有交代了。但人一旦有了折腾的心,药就很难停。


进入2016年,它的广告语已经换了新版,叫“天空森林城市”。这不只是换了几个字,而是换了定位方向:7个架空大厅加8个空中花园,已经不再满足于种点花花草草,还想用来搞点新的花招,听说,计划中的内容包括健身、有机果蔬卖场、空中餐厅、书吧茶室、儿童游乐场地,甚至包括各种沙龙、展览、讲座、创意市集……


在这栋住宅楼里面,除了住宅,还有商务活动甚至是零售买卖,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它说自己是一个城市。

“垂直森林”和“天空森林城市”的区别,我再用一幅艺术作品来解释。


(单击图片可放大)

 

10

从定位逻辑上讲,这并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房地产开发进入下半场以后,开发商需要比拼售后的运营能力,你能不能给业主提供新的生活场景,能不能给业主更多的生活内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开发商的市场表现,因为城市里已经不缺房子了,只是一套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已经很难满足人们。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太玄太空,我可以举个例。今天稍微像样点的小区,都有不少全职太太,做点家务加上睡觉(无论你是上午睡还是吃完午饭睡),总共花半天都够了,因此注定她们还有半天很无聊,逛街或是约人喝茶都不合适,因为4点多就要接孩子。所以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这么多小区,我没看到哪一个,在会所里做一间有很多杂志的咖啡馆或是茶室,你定100种杂志,把市面上所有流行杂志买齐,一个月也就2000块,让她们来消磨半天时间,和邻居聊聊八卦,翻几本杂志了解一下最新的资讯长长见识,不挺好吗?


只要用心想,可以想到很多解决业主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找到很多拓宽业主生活内容的渠道,针对孩子、针对老人、针对夫妻、针对单身狗……,可惜的是,会修房子的开发商很多,懂生活的开发商很少。


所谓品牌,不外乎是用过都说好。怎样才能用过都说好?不外乎就是把用户伺候好。

所以从方向上看,南滨特区至少是符合未来趋势的。

 

11

理论上讲,洋世达理想的未来场景,也有实现的可能。


第一,这15个空间,如果每个按700平米算,总建筑面积大概在10000平米左右,和一家新世纪百货差不多大,面积是够的。

第二,背后的团队也有点来头,除了洋世达,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参与者:一位名叫博埃里,意大利人,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代表作就是米兰的“锤直森林”;另一位叫蔡雪梅,原龙湖和世茂的营销高管,后来自己创业,据说想从南滨特区开始,把“天空城市”,做成一个系列产品推荐给各个客户,在各个城市复制。

第三,洋世达正在搞招募:一是通过比赛,招募各个国家的建筑师来做这些空中花园的定位和设计;二是通过免租,招募本地有特色的商家资源。


听起来这个事情似乎马上就要成了——但实际上肯定没这么简单。

 

12

这个计划里还有一个团队,分量一点都不比开发公司、博埃里、蔡雪梅轻,那就是一个运营团队。他们需要对当下城市里最流行的东西、最热门的现象、最受关注的人,都非常了解和熟悉,并能用一个合适的价格和方式,把它们引入到社区里面来,团队要有足够的信息面和敏感度,还需要很好的沟通谈判技巧——要组织这样一个团队,并不比开发一个新楼盘、培育一家新公司容易,甚至很可能更难,因为很少有人有过类似经验。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团队,后期运营跟不上,关于“天空森林城市”的构想,有一大半都将很难实现,那7个大厅、8个空中花园,最后会成为业主喝茶吹风遛孩子的地方——和最初的“垂直森林”的定位一样。

 

13

至少在重庆,我也并不认为“天空城市”会被大量复制。


以南滨特区为例。7个大厅、8个空中花园,总建筑10000平米,这些面积都是要计入容积率的,也就说按照这个模式做开发,至少会增加三块成本:第一步就是要损失10000平米销售面积,第二步是为这10000平米投入建筑、装修、装置布景成本;第三块为了这个产品概念,出国考察、规划设计、引入各种服务团队、为之包装推广。


这三项目成本相加,至少1个多亿,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项隐形成本,这种摸索型的开发方式,前期工作周期会更长,按土地价值10亿、资金年息7%计算,拖一年就是7000万,相当于每年把70台全新的奔驰S开进南滨路下面的长江里。


也就是说,增加的成本应该在2个亿以上——目前重庆的中小开发商,在当前的房价水平上,有几家有实力和胆量,承担这个成本?又有几家敢用高层产品,对龙湖香港置地洋房、近郊别墅亮剑?而大开发商,比如龙湖万科,做高端住宅,又有自己的定位逻辑和产品体系。所以,小开发商没实力做,大开发商又有其它想法,愿意做“天空森林城市”的开发商,能有几家?

 

14

所以,即使南滨特区成功,我也不认为会在重庆看到很多“天空城市”,它很难象别墅里的美式法式那样成为爆款。


在我看来,南滨特区更象是一次个人行为:第一,对于开发了10多年的这块地,有点情怀;第二,就象最初说到的,土地成本低老子玩得起。它不是常规行为,没有太多代表性和参考意义,就像我回老家吃米粉一样,所有种类的臊子要加齐,吃的是个回忆。

 

15

不过,我还是希望洋世达美梦成真,如果它做到了自己想要的,对自己、对业主、对城市,都是件好事,即使做不到,至少业主也落了十几个空中花园,用来喝个茶遛个孩子也不错,有总比没有强。


这家开发商,日子原本可以过得很舒爽,但它最终选了一条和自己较劲的路,当然你可以说它是为了卖更好的价格多赚钱,但另一面我们应该承认的是,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创新或多或少都是为了赚钱,这些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源泉,从这个角度看,任何认真且正当的努力都值得尊重。


我有一个朋友的老婆,在洋世达工作了很多年,有次吃饭的时候说:我们老板到新加坡过边检应该都可以刷脸卡了,最近几年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新加坡——那是高层建筑内部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


勤奋总是让人心生好感,所以,10多年前在我很穷的时候、洋世达赚了我万把块这种恶劣行为,我也打算不追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