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法考试,何必难上加难

 激扬文字 2016-09-26


韩国庆北大学中国留学生小何,回国准备司法考试,在政法大学学生宿舍住了三个多月,开学一个多月后才回来上课。我担心导师怪罪他迟迟不归,小何说导师参加过折磨人的韩国司法考试,深知司考关系重大,因此恩准他回国专心备考。我国司法考试的难度,套用本山大叔的话就是:“谁考谁知道。”我参加过司法考试前身的律师资格考试,回想当年,那叫一个苦啊,为通过考试,只能点灯熬油,挥汗如雨地苦读。我也参与过司法部司法考试中心组织的统一命题,被封闭在一家武警招待所里苦思冥想。考试后,胆战心惊地在网上浏览司法考试试题异议区,看看考生对我出的题目有何评价,生怕犯低级错误让同行笑话。好在没出纰漏,对于个别钻牛角尖者,只能在心里苦笑着说:“您老人家想得太多了。”但同时也对考生顿生同情,担心他们通不过而虚掷青春。

试众所周知,司法考试是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最难的考试,我到韩国教书算是领教了司考的魔力,心中充满了对法科生的同情。韩国男青年需要服26个月的兵役,法科生一般退伍后再专心准备考试。考生们专心备考,没有收入,要想通过及格率极低的考试,压力可想而知。专门研究司法考试的金昌禄教授告诉我:在韩国,欲成为法官、检察官及律师者必须首先通过司法考试。韩国司考分为三个阶段:涵盖4个实体法领域的多项选择考试以及英语考试;涵盖7个实体法及程序法的笔试;评估考生能力的面。考生必须依次通过上述考试。韩国司考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通过人数有严格限制;其次,考生的应试资格及考试次数不加限制。司考的这两个显著特征引发了相互牵涉的许多问题。

首先,法律职业的规模非常小。由于严格限制通过人数。1978年之前,每年通过人数不到100人,1981年到1994年,每年通过人数300人上下。尽管1995年开始有所增加,但是每年通过人数约有千人左右。其次,法律职业的质量不高。因为通过人数有严格限制,考生的应试资格不加限制,因此,韩国司考注重考察考生的记忆力,而不是关注考生的法律问题解决能力。结果,法律职业人员能否成为满足各种复杂、多样及国际化法律需要的法律人,这一点令人怀疑。再次,在法学院的法学教育围着司法考试的指挥棒转的同时,司法考试学校勃兴。一方面,讲授法学思维的课程不受学生欢迎,因为通过司考的捷径在于提高记忆力。另一方面,法学院的法学教育向讲授司法考试技巧倾斜,因为法学院的排名是由每年司考的通过人数决定的。然而,就讲授司考技巧而言,司法考试学校要比法学院更有竞争力。尽管花费不菲,但是考生对司法考试学校还是趋之若鹜。最后,造成了大量的人才资源浪费。由于通过人数所限,通过司法考试的难度极大。许多考生年复一年地参加考试,但屡试不中。从1963年至2004年,每年只有2.54%的人通过考试,从1983年到2004年,通过者的平均年龄为28.89岁。更为糟糕的是没有通过考试者经过旷日持久的考试准备时间,最终也丧失了进入其他职业领域的机会。

其实不是所有的司法考试都像韩国这样难,相形之下,在美国参加各州的律师资格考试,考生一般都能过关。所以,如果哪位海归手里有美国律师执业资格,其实也没什么牛皮可吹的。有些台湾法科生看到美国的资格易考,而台湾的司考太难,便曲线救国,转到美国读法学学位,花费一年半时间、支出至少150万台币,最后参加学校所在州的考试,获得律师资格。对此,台湾学者批评说:“如果一个法科生可以在一年半时间,用外文在外国获得律师资格,为什么台湾却让一个法科生穷尽几年的生命与精力,还不一定能取得律师资格?”

其实,韩国、日本及台湾司法考试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我国大陆地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法律界深思:司法考试,一定要难倒人吗?新中国早期的一些大律师们,当年哪里参加过什么考试,进入律师业实属偶然,不是照样干得有声有色?要按现在的司法考试来考,还不得难死他们?

当下有人主张我国的司法考试也应采用韩国式的分几次进行的办法,并且主张加大难度,大有难不倒人誓不休之势。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效仿日本、韩国及台湾的低录取率的做法,实际上这是死路一条。应当另辟蹊径,使司法考试成为一种美国那样的高录取率的资格考试,防止出现虚掷学生青春、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现象。当然,与之配套的是改革法学教育,实行培养实践能力的学士后法学教育制度。提高录取率可以增强法律市场的竞争,打破现有法律阶层的特权,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现在国内法科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我担心法科生纷纷走上艰难的司考之路,虚掷金钱、青春。现在已有这种苗头了。希望有关部门早想办法,避免出现一批批的法科孔乙己。



许身健,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分享,谢绝无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