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朦胧资鉴录(七十)

 朦胧斋主人 2016-09-26
>>作者:严明军(号:朦胧斋主人)

  20160926资鉴第七十卷:

  0505公元223年三月丙申,车驾还洛阳。初,帝问贾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 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这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帝不纳,军意无功。

  @@朦胧语: 曹操对于蜀吴都搞不定,曹丕想试试,无果而终。贾诩的建议是正确的,先文后武,首先把自己搞强大,而后再因势而为,有的放矢。曹丕自以为比老爸能干,事实证明,差距太大了。

  0506 初,黄元为诸葛亮所不善,闻汉主疾病,惧有后患,故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元益无所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子遣将军陈、郑绰讨元。众议以为无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但敕、绰于南安峡口邀遮,即便得矣。”元军败,果顺江东下,敕、绰生获,斩之。

  @@朦胧语: 黄元反叛,虽然其本人原因为主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诸葛亮自视清高,小视别人,致人心怕,被迫而反。好像刘氏集团都有这个通病,关羽、張飞因不善待下属而致反,诸葛亮也犯同样毛病。如此看来,问题还是在于刘备,常常说上行下效嘛,如此重要的将臣如出一辙,不是你刘备长期影响,岂有他人?

  0507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殛!”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公元223年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日昭烈。

  @@朦胧语: 刘备托孤,其情可真?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自己的儿子有才无才,他刘备心知肚明。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如此假设呢?与其说是刘备太假,不如说是刘备之心计,以此牢牢地套住诸葛亮,自觉不自觉地为刘氏集团卖命。不过,刘备死前对阿斗的教导情真意切,用心良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这两条切中要害,阿斗尚能守之,百事无忧矣!

  0508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可不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卒,亮垂泣三日。

  @@朦胧语: 杨主簿讲得深入浅出,直白明了。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方能秩序井然。否则,就会乱像环生。诸葛亮事无巨细而亲历亲为,与其说是尽职尽责,不如说是不信任下属,其结局必然是劳而无功,累而无果。

  0509公元224年四月,吴王使辅议中郎将吴郡张温聘于汉,自是吴、蜀信使不绝。时事所宜,吴主常令陆逊语诸葛亮;又刻印置逊所,王每与汉主及诸葛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每令改定,以印封之。

  @@朦胧语: 吴王孙权对陆逊的信任,视如己出。如此这般,岂有不尽忠尽责之理?吴王用人,概莫能敌。

  0510 汉复遣邓芝聘于吴,吴主谓之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鼓,则战争方始耳。”吴王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朦胧语:天无二日,地无二王。虽然理是这个理,但是邓芝说话确实太过于直白了,致使吴王大笑。不过,表面看言语直白,其实质是肯定蜀王的实力,维护刘氏集团的权威。现在的外交人士,尽是玩所谓的外交辞令,苍白无力,不着边际,故弄玄虚,那有邓芝的直白有理有力、有礼有劲呢?

  0511 吴丞相北海孙劭卒。初,吴当置丞相,众议旭张昭,吴王曰:“方今多事,职大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及劭卒,百僚复举昭,吴王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汉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吴王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初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及为相,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吴王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军国得失,自非面见,口未尝言。王常令中书郎诣雍衣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相与反覆究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郎退告王,王曰:“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 也。孤当重思之。”江边诸将,各欲立功自效,多陈便宜,有所掩袭。王以访雍。雍曰:“臣闻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陈,欲邀功名而为其身,非为国也。陛下宜禁制,苟不足以曜威损敌,年不宜听也。”王从之。

  @@朦胧语: 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原则,孙权坚守得很到位,只要经过考察得出定论,就不会因为他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一旦确定任用了谁,就对其百般信任。既用之,必信之。难得啊难得!

  0512公元224年七月, 汉诸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入,斩雍及高定。使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余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劳陈之间,间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

  @@朦胧语: 七擒七纵,孟获无用。孔明圣明,致真致诚。口服心服,孟获方入。征服少数民族,既要靠力战,更要靠智胜。诸葛亮在此方面为历史提供了典范,值得研讨借鉴。

  0513公元227年 三月,蜀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匪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移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端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会议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 帝之灵,责攸之、、允等之慢以章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北阳平石马。

  @@朦胧语: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他对刘阿斗的政治交待。出师前感觉不好,没有必胜把握,担心兵败突然,后方必然大乱。因此特作此表,若战胜则为表忠心,若战败则为后事交待,一箭双雕!此表暗含败意,预示不妙,提醒阿斗当自立自理自处自决,成败之间,全赖天意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