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不外求,自会轻安 |婵琴

 格物方可致知 2016-09-26

佛法里有一种苦:“求不得”之苦。这种苦属于“心向外求”所导致。

比如,a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缺乏父爱,她在前半生,都在寻找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伴侣。直到第一段婚姻结束,她才意识到婚姻的失败在于,自己从来未曾试图想过,要去亲近、安抚、疗愈那个内在曾经受伤的小孩,与之好好对话、相处,去满足她真正的所需。

当她成年之后,有了婚姻关系,她习惯在对方身上通过求索获得自我满足,希望自己的伴侣拿她当孩子看待,无论精神还是金钱,都缺乏独立性。开心的时候,怎么说都行;不开心的时候,耍性子,玩失踪,说气话,口无遮掩。

当一段关系,在错觉中产生的时候,它所产生的隐患也会随之而来。开始,伴侣对她各种忍让、谦顺、理解。但你知道,慢慢的,当一个男人对女人早期的兴趣消耗完尽的时候,他们的感情也会不自觉地走到尽头。

我们说,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托举相应的孤独与困顿,即便是亲密关系,也难真正做到与你百分之百融合,满足你所有的内心所需。在此情况下,你需要做到自我照顾那个内在小孩,与之达成和解,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自足,也能适当供给他人的人。

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个人“向内求”的起点。而所有“向外求”的结果,都是不自知的表现。

再比如,Y的生活早已达到中产阶级的生活,但她总是不开心、觉得不够自信。她后来将这种原因归结于,喜欢攀比。当看到同事有好车,她也希望有;朋友有大的房子,她觉得自家的太小;邻居家的孩子可以上贵族,自己的孩子只能在小区幼儿园……。

因为对自己的估算不够,所以,在“向外求”的比较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特别是当某些东西求不得的时候,内心的纠结之苦,恐怕只有亲历的人最清楚。

还有,更为典型的,求名、求利、求学业。一个人的内心,若不够强壮,自知,这些求索,只会让自己陷入欲望与困顿的境地,让心得到束缚,无法真正为生活而活,为自己而存在。

我们所活在的世间,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智慧有别,福报各异,最终所匹配的生活模式也会多彩多样。当我们的心“向外求”的时候,那时候,需要开始警惕:“我是否已经做得足够好?”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抱怨伴侣的卫生收拾的不够整齐、我们怨恨对方的工资不够高、我们愤怒孩子的成绩为什么总是让你失望、我们习惯以占有他人的情感、肉欲为乐趣……当你的内在一旦有了“总是要求他人如何如何”之类的语境对话,你的心基本都是处于“向外求”的境地了。

所以你才会有愤怒、不安、焦虑、痛苦、怨恨……各种不知足的情绪呈现。这些都是心在以外物作为对境产生的具体感应。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走向;对事情的判断、抉择能力;对自我认知的觉察状况。

修学佛法有经验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心法无外求。一切唯有向内,才能修得无上道菩提与智慧。

释迦摩尼佛也曾以大象的事例开示世人,一个人,唯有靠自身内心具足的心念与力量,保持正觉、正念的姿态,才可能将自己从无明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向内不向外,一切是自己本有的,外面没有一法,外面全是假的,幻相,如梦幻泡影。向内求,一切圆满;向外求,永远得不到。”

人的生命也同样如此。所有外物都是你心灵内在的真实显像。它们直接反应你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生起“快乐”还是“痛苦”之心。

若想改变一个人“向内求”,首先需要让自己变得足够的强大,让心变得柔软和平和。这时候,你能容纳诸多的人事万物,并为此会得到饱满而丰盈,所以你能感受内心的轻安与自在。

直接点说,内求让人获得宁静,自在;外求很容易让人陷入迷茫与不自知的境界。

在我看来,外在的很多东西是不确定性的,易变的,又或者不在自己的福报和能力范围内,你一旦有了求索之心,就会生起贪念与眷顾,又或者延伸出痛苦与失落。人心随外在的意志为转移,而飘动,显然就难有一颗坚定、勇敢做自己的心。

反过来说,因为自身的“向内求”,更容易让的心变得敞亮与慈悲、灵动而有力。它能善待自己,也能理解他人。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福祉。

所谓,“心不外求,意不外驰。”大抵是告诉我们,心安即是家,意正即为醒。

要知道,我们的心很多时候就像一匹野马,习惯奔腾、左右冲突,一旦失去方向和目标,显然很难获得真正的安宁与平和。但我们若能做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能获得定慧,心不散乱。

这些完全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吃饭的时候,不要想着去买东西;散步的时候,不要想着明天要得到的那一件礼物;睡觉的时候,不要虚妄,天亮会有新惊喜。

心不外求,就是不要被外界一切所控制,无论精神、物质还是情欲,这些让你能处于静心、清凉的状态,也能映照你的心是通透明净,还是污垢、欲望繁多,种种。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