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學員分享】茶中有道,萬事皆有道

 书山勤径馆 2016-09-26

關於茶道這個話題,我原本覺得自己沒資格來寫,因為實在是第一次接觸,並且過去還對茶道存有偏見。

我曾天真地以為,“茶藝”和“茶道”是同義詞。它們都屬於外在的形式,說的是用講究的器具和像模像樣的姿勢泡茶的過程。僅此而已。而形式又改變不了內容,好茶自然好喝,不好的茶自然難喝……可見,我真是粗人一個。


能得出“我是粗??人”這個結論,當然是因為茶課。

茶課上,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她的“特異功能”——品茶知身體——也就是由喝我們泡的茶得知我們的身體狀況……至此,我才慨歎品茶可以品到如此境界,的的確確是上升到了“道”的高度。

所以“茶藝”和“茶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而被我形容為“特異功能”的能力,實際是靠老師心思細膩、身體通達實現的。

茶中有道,這是屬於跟無為灸一樣神奇的“客觀存在”。

我還記得一位廚藝老師說過一句“奇怪”的話:“你們中國人吃飯時,怎麼要麼只顧著吃不說話,要麼只顧著說話不管吃了什麼……”現在想來,還真是有深意呢!

這位老師,其實類似于茶課老師——直接引領你靠感覺去瞭解事物的本質。雖然沒有高明到吃飯體檢的程度——不過,我幾乎能確定有高人能通過吃你做的飯菜得知你的身體狀況。

我幾乎能確定,萬事皆有道。

我們就活在一個道場裡,宇宙也是一個道場。

當我興之所致,寫到這裡,我知道大多數人是不認可“道”這個說法的。

一個充分證據就是,關於“茶道”,至少我家裡的《新華詞典》沒有這個詞條,由此說明普羅大眾可能都不同意“道”是存在的——正如我之前對茶道的想當然。

這個時代的陷阱比過去多,最賣座的電影,通常都是撲面而來讓人無暇思考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的類型。

讓你靜靜體會的少了,硬塞給你的多了——久而久之,大家習慣了這種節奏,對於需要讓人靜靜體會的東西便失去了耐性,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原本能擁有的細膩知覺。

品茶,更是需要靜靜地,去體味。茶道,本就是通過講究的器具、手法、身體、心境來營造一個道場,那很小的一杯水,也就承載了很多資訊和能量——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資訊和能量,否則,怎麼可能12位同學各泡其茶,卻又各有其味呢?哪怕是一樣的茶,一樣的水,不同的人泡出來的味道居然可以千差萬別,同樣的茶可以甘香又可以苦澀只因泡茶的人不同——這是在場的同學一致認同的,也一致覺得神奇的地方。

飲料與茶,如同競技體育與站樁,前者是浮於表面撩撥欲望的進攻型,後者,是靜默綻放助人開悟的自賞型。  

嗯……還有什麼要說的,對了:不要隨便喝別人泡的茶,更不要隨便喝綠茶。

夏令營已經圓滿結束,應大家的要求。學堂在夏令營基礎上對課程總結改進,推出中醫學習常設班,即厚朴健康營。如果您是中醫愛好者,想接觸中醫,歡迎您參加厚朴健康營。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