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应用号,这12个知识点你应该知道

 by支离益 2016-09-26

本内容是小黄人科技团队产生,由赵涵主要执笔完成。

谈一下我们对于微信“小程序”的看法:

  1. 入口会很浅

  2. 会跟苹果产生冲突

  3. 24号可能有大新闻

  4. 企业号有哪些优势

  5. 什么样的应用适合入驻

  6. 什么样的应用不适合入驻

  7. 刷榜公司接单到手软

  8. 订阅号和服务号不会没落

  9. 广点通的春天到了

  10. 马云爸爸有危险

  11. 前端未必会变得很值钱

  12. 微信可能会倒逼原生App

下面详情:

1

小程序的位置在“发现”里面,形态类似于“微信钱包”里面的服务。

现在已经有人晒出了小视频。

小视频中,小程序的位置在“发现“的最下面,戳进去之后,应用呈田字格排列,点进一个炒股应用,可以看出,小程序真的是丝般顺滑,几乎看不出与原声应用的区别。

一个知情的朋友表示:这确实是小程序(应用号),但还不是最终形态,发布之前一切都不好说。

 

2

将会跟苹果产生利益冲突

App store上面的应用,涉及到充值时,苹果会抽取30%的费用,3个月的结算期。这已经成了苹果公司除了设备之外最大的利润点。

应用号上线之后,很多App会移到微信来,其中不少会涉及到充值。而之前这些应用之前都要被苹果薅一次羊毛。

比如罗辑思维的“得到”App,每个月上千万流水,如果从App store充值,每个月就要被薅走一辆兰博基尼,所以,他们现在引导用户到服务号上充值,并期待着应用号的赶紧到来。

现在“小程序”出来了,羊毛薅不到了,苹果当然就不乐意,甚至可能导致最坏的结果——微信无法在App store上线,这是腾讯完全无法接受的,所以,大家必须坐下来谈。

另外,微信本来也在App store中,如果微信再开一个“应用号”,感觉就会像你申请了一个订阅号叫“订阅号”一样奇怪。所以现在改名叫“小程序”

最后晒两张截图,你们自己体会:


3

24号可能会有新消息

关于应用号,二师兄目前得到了一个确切消息:腾讯开放平台在后天(24号)会有一场宣讲,可能会透露一些应用号的消息。

再加上昨晚忽然爆出一批应用号的邀请,所以目前最可靠的猜测就是,应用号的具体形态和规则,应该会在24号公布。毕竟让这批拿到内测邀请的人闭口不谈,一两天还行,再长了也是会憋出内伤的。

妈哒,24号是周六啊!周六啊!你们真的要在这个时候搞个大新闻吗!


 4

小程序的优势在哪?

企业获取用户成本更低

现在各类渠道的成本都在增加,应用市场的价格越来越贵,用户阈值也越来越高,不买地推的帐了,成本负担不起,社会化营销做不起来,越是小公司,就越难存活。而小程序的出现,让应用也能像一篇文章一样被转发(猜的),而且无需下载。

对于企业来说:本来10W能搞定2W用户就算是不错,现在也许能直接搞定5W甚至更多的用户,于是很多小企业就更容易做大,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你问,我做了小程序,还要不要做自己的App呢?我建议,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做,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另外,对于小企业来说,以前你需要开发iOS和Android两种App,现在只需要开发小程序一种,并且网上会有非常多的开源代码,成本一下子小了太多太多。

用户使用成本更低

对于用户来说:由于添加一个小程序的成本很低,他们就愿意体验和使用更多小程序,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也就会变得更大。

另外,他们不需要注册,购买商品也不需要填写地址,用户省了事,开发者更容易获取信息。


 5

什么样的应用适合入驻小程序?

现在市面上的应用大概有3类,一类是内容型,功能型和服务型。

内容型

内容型产品如果具体细分,还可以分为UGC(用户产生内容),比如知乎,PMCAFF;和PGC(职业产生内容),比如虎嗅,简书

这类应用由于需要频繁地更新内容,推送消息,所以不符合应用号的定位,不适合做应用号。加上内容也不好监管,对审核压力很大,应该继续以订阅号的形态存在。

功能型

功能型是以功能服务为主的应用,比如美图秀秀,高德地图等。

这类应用的使用频率一般较低,可能平均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被使用一次。它们的存在非常尴尬,动辄几十上百兆大小,占用了手机很大的空间,又不能随时卸载随时安装(特别是在流量场景下)。而小程序同样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又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只需要几十上百K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用户的角度讲,可谓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功能型应用都可以被完美替换,比如一些大型游戏,或者对交互流畅度要求很高的大应用就并不适用这里。

服务型

服务型应用的重点,在于应用内入驻的服务商。比如送餐类、打车类App。他们的使用频率比功能型普遍更高,但对运行环境的要求更低,同时也符合用完即走的原则,因此也可以考虑入驻小程序。


 6

什么样的应用不适合入驻小程序?

在入驻应用号之前,应用的开发者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对性能要求高不高?

一些大型游戏,或者某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的软件,对于性能的要求其实非常高,微信的小程序未必可以提供足够的内存来支持软件的流畅运行,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商业模式复不复杂?

像饿了么,滴滴这类应用,直接以服务为盈利模式,因此即便用完即走也没有问题,微信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更低的获客成本。但是一些靠欢迎页、头部、底部广告,或者积分墙为盈利模式的应用,可能会在这里活得比较艰难。

需不需要待机或自动唤醒?

一些应用需要后台自启动,或者长期后台运行,才能取得比较好的体验,比如某些云盘的自动备份,后台下载,或者某些音乐,音频软件,需要通过状态栏进行快速切歌。他们需要更多的后台权限,也不符合“用完即走“的原则。

是不是高频应用?

这里不是说高频应用就不应该入驻,而是说,没必要作为主推。小程序对于这些应用的意义在于更低的拉新成本,最终还是应该导向原声应用,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7

刷榜行业必然兴起,微信将面临持续的博弈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应用号的推广,除了社会化营销,渠道带量,可能搜索占的权重也会非常高。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除了被告知和排行榜(如果有的话),通过搜索关键词来获取小应用也必然会是一个很大的途径。

所以只要有搜索,就必然会有SEO(除非是搜狗的微信搜索,醉了)。有SEO,就必然会面临刷榜。因此,一些刷榜公司有可能会接单接到手软,微信与刷榜公司的博弈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看点。


 8

服务号和订阅号并不会因此没落

今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问,应用号会不会挤掉服务号?毕竟同样是提供服务。

二师兄猜测,应该不会。原因还是那句话:用完即走。所以微信应该是不希望开发者缠着用户不放的,所以对于小程序的push,微信会非常谨慎,甚至有可能根本不给机会。所以,服务号和订阅号即便可以不再提供服务,也应该会是企业对用户push,做客服的主要手段,所以,服务号和订阅号也承担着社会化营销+应用号入口的作用。

另外,应用号毕竟涉及到开发,门槛依然很高,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做自媒体内容创业的童鞋们不用担心。

 

9

广点通的春天到了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市面上所有的App,把用户数据全部汇总起来,会是多么精准的用户画像?现在广点通有机会做到了!

过去,做订餐的不知道你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卖房子的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子,因为他们没办法做到信息的共享。

但是现在,你的一切行为都在微信的环境里面了,所有的App共用一个账号——你的微信号。所以如果你经常用小程序,那么我猜,微信会比你妈更懂你。

这样的广告会精准到什么程度呢?啧啧啧

 

10

马云爸爸危险了

在此之前,腾讯手握社交和游戏,阿里则控制着中国大部分的交易市场。

但是现在,淘宝增长无力,支付宝被微信支付挤得很难受,如果微信再借助小程序这个入口裹挟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交易,那么蚂蚁金服能收集到的用户行为势必减少,信用评价体系不容易推动。马云爸爸的一手好牌可能就真的被张小龙给拆掉了。

而且好像...不太容易逆袭。


11

前端真的会变得很值钱吗?

我猜会的,毕竟忽然冒出来这么多需求。

但是我们看过开发文档之后,发现应用号其实非常容易入手,相比于开发一个iOS应用,小程序的难度也许只有前者的1/5左右,也就是说,本来需要5个人开发的,现在也许一个人就搞的定,所以反而会空出很多人来。

综合这两种情况,我觉得前端在一定时间内会变得很值钱,但随着开发文档和开源代码的增加,以及更多人涌入,最终还是会回到一个正常水平的。


12

微信可能会倒逼原生应用的开发设计

你还记得支付宝刚做社交的时候吗?大家纷纷吐槽,这几乎是像素级别的抄袭。而我的一些做产品的朋友却说,这是支付宝聪明的地方。像素级别的抄袭虽然会被吐槽,但同时也保证了人们在微信的使用习惯会被完整的移到支付宝来,几乎没有任何的教育成本。这就细思极恐了。

所以你设想一下:2年以后,人们适应了微信“小程序”的交互规则,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他们开发App的时候,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就很有可能会沿用这种交互,被微信倒逼。

因此可以想见,以后如果谁家App提供了非常棒的交互体验,也会变成大家专门下载的一大动力。

 

以上猜测可能都是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