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大国背后的心酸:没有自主能力的零部件体系,拿什么爱你

 天道酬勤YXJ1 2016-09-27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多么令国人骄傲和自豪!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大而不强”的事实仍然令我们为之揪心。其中,整车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掌控力不强,零部件体系自主能力差,等等,都成为我们通向“汽车强国”道路上的障碍。

汽车大国背后的心酸:没有自主能力的零部件体系,拿什么爱你

9月22日无锡会议现场

2016年9月22日,在无锡举办的“2016江苏中小企业汽车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暨全国汽车零部件供需合作交流会”上,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务林进行了题为《自主零部件体系方能促成自主汽车工业》的演讲,其中尖锐地指出:只有在中国,是由一个没有完全自主能力的零部件体系,在支撑着世界第一的整车生产大国的汽车产业

汽车大国背后的心酸:没有自主能力的零部件体系,拿什么爱你

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务林

对于我国零部件体系的发展现状,王务林不无感慨地总结道:在区域层面,拥有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这句话是COPY的),出现极少数几个能与国外竞争者抗衡的零部件企业(太少了);在企业层面,仅仅是“收获了挑担子的钱”(这是劳动人民的大白话,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在国家战略层面,缺乏系统的建设自主汽车零部件体系战略(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均有反思之点)。

之所以出现上述局面,王务林认为我国在汽车零部件体系的建设上,错过了几次重大的机会。

一是在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对汽车产业在未来发展预判出现失误,无形中淡化了汽车零部件体系建设,错失了一次系统布局的机会,我们目前零部件体系现状与此有较大关系。

二是错过了由汽车排放标准升级带来的系统技术提升的机会,使得传统汽车技术难以超越的观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开始将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点转向了新能源汽车,导致传统汽车零部件体系建设出现新特点。

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从上世纪末的15-04法规向欧Ⅰ标准提升,然后经历了欧Ⅱ、欧Ⅲ(国Ⅲ)、国Ⅳ等提升过程,在这种标准提升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无奈中煎熬。事实上,汽车排放标准提高带来的是整个技术体系的升级,并不是单纯的排放控制系统技术升级。

三是错过了2007年次贷危机的机会,在以美国为首出现次贷危机的情况下,我们的零部件行业错过了这次有可能会翻盘的机会。

那么,在错失上述多次机遇后,当前重构我国自主的零部件体系还有无机会窗口呢?王务林对汽车产业产品未来走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认为汽车这种影响大家出行的产品在未来10-15年会发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分化:①一部分产品以大批量生产模式进行,但产品内涵和外延均会呈现技术变革的特点,而传统生产模式仍将继续;②一部分产品将会以“移动终端载体”的模式出现,这是不随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融合;③一部分产品将会以“个性化、定制化”方式出现。但是不管汽车产业如何变化,它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互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从以上产品未来判断上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会迎来以下四个发展机遇:一是更进一步的排放标准带来的技术变革机会(如GPF技术)(2017-2022);二是跨界融合出现的产业重组机会(2018-2025);三是以碳排放及交易带来的附加机会(2020-2025);四是引领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2017-2030)。

基于此,王务林对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及自主零部件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真正重视基础性积累工作,搭建行业基础技术平台;二是重视竞争合作新模式的研究和开发;三是零部件企业要有引领汽车未来技术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布局和先行。

与此同时,为了全面提升江苏省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9月22日,在国家工信部、江苏省经信委、无锡市政府等相关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无锡市惠山区正式成立了“汽车工业中小企业(无锡)综合服务园区”,搭建六大服务平台,涵盖检测认证、协同供应链平台、采购物流配送、投融资、人力资源服务和中美合作交流服务,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成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在生产、科研、信息、金融全业务链的综合服务核心园区。

自主强,中国强!在通向汽车强国的路上,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自主零部件体系的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