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江南| 无锡南长街的记忆

 阿丁480 2016-09-27






无锡老城区出南门,过南长桥往南的一条街就是大名鼎鼎的南长街。


据书上说南长街实际的长度5. 5公里,而在老百姓心中口口相传的南长街,只是南长桥到清名桥的一段,大约有1公里左右。这其间散布着古窑、古宅、古桥、古街、古巷、古庙、古寺、古塔和古码头等。


南长街在古代和近代,它的政治作用和经济作用更加突出。而如今,陆路交通日益发达,水路交通日渐势萎后,则是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主了。


我从八十年代初由“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定居无锡以来,一直生活、工作在它的附近,对南长街有着特殊特殊的感情。


印象最深的是,5路公交车经过这最重要的1公里路段,我每次外出或回工作的学校,都要到南长街上车或下车,因为5路公交车的那一端通到火车站。


另外一个印象,每天早上和晚上上下班高峰时,满街的自行车,密密麻麻,现在想起来,那时候骑车的可都是高手,龙头快擦着别人的龙头了,平衡感仍然很好,还能各自歪着头与身边的骑友谈笑风生,互不干扰。那才是真正的自行车王国呢。




街道两边的商店小铺,鳞次栉比,你如进一家小饭店,店内的地势比街面低,需下几级台阶入得店里。我想,可能街面经过多年的维修垫高,已高出两边商家许多了。坐定,我一般点上一碗零拷啤酒,一碗米饭,炒一盘青椒肉丝,或椒白肉丝,有荤有素,大约四毛五分钱左右,实惠小酌,酒足饭饱。


我曾经在《我的贵人》一文中,写到南长街。现在的太湖大道下有一座小小的桥,叫日晖桥,王芳田老爷子正住在南长街上,贺弄和日晖桥的中间,街西,一幢老房子的二楼。王老爷子用山东人说无锡话的话音,我一直听的是“石灰桥”,所以我总认为小桥叫石灰桥。老式房子都没有卫生设施,贺弄附近几百米内的男子如若小方便,只能去贺弄口街对面的一处刷马桶的旁边,围着一圈一人高的矮墙、无顶的临时方便处,象我这样的大个子,足要露出半个头,实在尴尬,一边方便一边还可巡视街面,那时的我年轻,面皮薄,狠不得削掉半个头才好。



界泾桥路


清名桥斜对面有一条小路,叫界泾桥路。东头连着南长街,西端通到通扬路,这条界泾桥的小路的两头各有一个热闹的露天的沿街的自由市场。


先说说东头的,从南长街开始,到清名桥中学(我大学毕业后实习正在这所学校)止,自由市场足有二百米长。王芳田老爷子每天都在这个市场买他的下酒菜,我偶尔会陪着老先生逛市场,买块豆腐、花生米,割块肉,回家爆一爆。有时,老爷子也会在大公桥的街对面一家可能叫永新的馄饨店买碗馄饨或小菜。这家店在南长一带很有名气,可惜现在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王老爷子去世后,我有时也会去,再找找界泾桥路市场一些旧时印象。市场路南有一家叫什么“老太卤菜店”的熟肉铺,很有口碑,我会买上两样,在另外店里买瓶啤酒,熟肉铺没有坐的地方,找个可以坐的小店小酌一下,顺便与当地人聊聊风土人情。似乎一直到五六年前我还去过。现在这家叫什么老太的铺子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清名桥街对面,界泾桥弄口以前有家国营的第七副食品商店,我的一个学生在店里工作,我有时去聊聊天,买点东西。记得这一段街面很窄,加上不少参观清名桥的游人的自行车沿街边排了一排,有时公交车经过,速度放慢,小心翼翼,路人避之方才通过。


界泾桥小路的西端,也有一片自发的市场,离我扬名新村工作的学校很近,我早餐和晚餐大多在那里解决。市场的路对面是群众电影院。当时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电影院很是闹忙。


南长街一段是古运河保持原貌最好的,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存有历史建筑上百处及九座古桥梁等。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6处,清名桥及沿河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时的清明桥


由于天时地利以及文化历史的原因,无锡这块土地上,近代最早萌发了民族资本主义,涌现了一批代表性人物,比如荣家、秦家、薛家等。南长街一线也贸易红火,商务繁荣。这些发了家的人物便纷纷在南长沿街建起了豪宅。有钱人和做官者的扎堆居住,又刺激着服务业兴盛,一批老字号旺财,象百年老店聚鑫园、矮脚楼,老字号穆桂英等。



80年代的穆桂英点心店,原先是在南长街上


说起穆桂英,我要多说几句。我是看着她从南长街上小小的糕团店在二十多年间发展壮大的。之所以叫“穆桂英”,是因为老的糕团店里面的工作人员清一色都是女的。好象九十年代末,南禅寺正门大牌坊的后面东南侧盖起了一幢大楼,最初是一家高档的粤菜馆,没两年,粤菜馆开不下去了。小小的穆桂英蛇吞象,进驻这幢大楼,摇身一变,成了一家上档次的餐馆了。后来没过多久,这幢楼就被拆除了,穆桂英又完成了“三级跳”。遗憾的是,其领头人惠淑君董事长于前年不幸病逝。目前,穆桂英整体收缩,将二楼三楼让出,只保留一楼的小吃部分。




话说回来,如若三五好友相约,在南长街上哪家老字号小聚,点上几道河鲜,温上一壶黄酒,酒里放入几缕姜丝。店小二朝着后厨喊上一嗓子:三两白灼河虾,一条红烧鲫鱼,一壶黄酒哎……只见大厨从后窗探出身子,拉出几根绳子,每根绳子底下拴着篓子,篓子里养着活鱼活虾,放在窗外的古运河里,大厨麻利地从篓子里抓出鱼和虾,十多分钟时间,几盘河鲜端上餐桌,端起酒杯,把酒言欢,你不是位活神仙你来找我。哈哈哈,你就偷乐吧!


文章的最后,我想起了一首流传于古运河上的古老民谣:


运河水,

万里长,

千船万船运皇粮,

漕米堆满仓,

漕夫饿得荒,

姑娘不嫁漕船郎。




从古代的漕运,到近代的商兴,再到如今的休闲观光,二千多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何等的渺小,只有运河水奔流不息,恒古不变!



撰文:一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