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街区位于京杭古运河无锡段与伯渎港交汇处,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中心,北起跨塘桥,南到南水仙庙,东起王元吉锅厂旧址,西到定胜河沿线,包括有南长街、南下塘、阳春巷、大窑路等区域组成,占地0.44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18.78公顷。 运河古邑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存有历史建筑上百处及九座古桥梁等。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6处,清名桥及沿河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3株,河埠头22处,老桥10座。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南长街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是吴文化与大运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见证,是谱写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篇章,是江南砖瓦窑群的研究基地。 2010年6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又获评国家4A级景区。目前,整个街区商业依南长街、南下塘两条沿着古运河岸线上的老宅而设,以文创产业为主。而在大窑路及南下塘两侧,则依旧保留有大量的传统江南民居。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清名桥 2020.7摄 清名桥为明代万历年间,寄畅园主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俗称“清明桥”。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兴,桥毁,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至今存址于故。桥拱旁原本各刻有一幅楹联,惟文革时凿去,再也无法辨认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 无锡南长街一景 2020.7摄 2020.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