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

 山乡武侠 2016-09-27

全球每10例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是这个病造成的,我国每年这种病可导致约300万人死亡,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这个病发生在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上——心脏。心脏的跳动代表着生命的运转,反之,则代表着生命的消亡。

9月25日是“世界心脏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株洲市中心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欧阳繁为大家揭秘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脏病。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请认认真真看一看。

心血管病七大诱因及对策

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欧阳繁介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7个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致病原因,应及早预防。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原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此外,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普遍较低,这潜在增加着百姓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2.吸烟和被动吸烟:吸烟和被动吸烟可导致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使动脉硬化,管腔狭窄,从而增加心血管病患病几率。

3.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水平升高,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这样的病例在治疗中屡见不鲜。

4.糖尿病:糖尿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5.体力活动不足导致的超重和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可导致超重和肥胖,而超重和肥胖易引起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这样会增加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6.不合理膳食:居民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等。

7.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欧阳繁博士表示,预防心血管病应从以上7个诱因着手,对症下药,且宜早不宜迟。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

2.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的平和。

3.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最好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这样会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

4.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粘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5.要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

6.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7.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般来说,30岁以上市民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若检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则可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脏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发病逐年增多

“我们心血管内科曾经接诊过一名22岁的心梗男青年,刚台上手术台就不行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欧阳繁博士惋惜地说,这名男青年从事的工作就是经常熬夜,还抽烟、酗酒。他发病的前一晚就是熬夜上班,他送到医院直接进入心脏介入室抢救,可是刚上手术台,心跳呼吸就停止了,虽然经过一系列抢救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欧阳繁博士介绍,近年来,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心梗的日趋年轻化,与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持续熬夜、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嗜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提醒: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胸前区出现压榨样痛或闷胀感、牙痛、上腹痛、左肩痛等,持续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可出现濒死感,或者大汗淋漓、呕吐、气促、晕厥、心悸等症状。部分病人在心梗发病前一段时间,常反复出现短暂性胸痛等症状。”欧阳繁博士说,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突发心梗的“保命五步曲”

欧阳繁博士介绍,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如果心肌梗死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基本和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欧阳繁博士强调若在家中突发心梗要做到这五步:

1、保持镇定,减少任何活动,含服(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以及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

2、拨打120急救电话。

3、就地自然平卧,保持气道通畅,注意为患者保暖,家中有条件可以吸氧。

4、在就近治疗的原则下,选择有心脏介入室的医院就诊。

5、如果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直至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话题链接:秋冬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起个大早锻炼身体,欧阳繁博士表示,秋冬季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节,因为清早温度低,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非常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他建议老年人和一些有基础病的患者秋冬季节最好等到上午11时气温升高后再出门进行适度锻炼。

保持适量的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但欧阳繁博士特别提醒,适量的运动并不是说每天一定要跑到多少米,这种运动目标反而是不科学的。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心脏的负担会加重,反而会增加猝死的发生率。

如何把握运动的量,欧阳繁博士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说,当运动时,心率达到年龄加100的数值,就应该停止。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分钟的心率达到年龄加90的数值时,就应该停止锻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