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朝代士兵武器装备纵览:秦朝士兵为何不戴头盔?

 青铜妖藏书楼 2016-09-27

盔甲又被称为甲胄、铠甲,一直是冷兵器时代士兵保护自己身体的重要器具。而头作为人身体上最重要的身体部件之一,应该是盔甲保护的重点。即便是现代战争中,头盔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秦朝的士兵却经常不戴头盔。秦始皇兵马俑是少有的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基层军队组织形式的历史重要文物;大体上真实反映了当时基层部队的装备情况。秦时期步兵基层官兵无头盔,部分骑兵有皮盔。这种情况直到汉朝一直是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朝多数甲胄文物都是在墓葬中发现,但考虑到墓葬主人的身份一般都偏高,所陪葬物品通常不能作为普通军士的装备标准。皮盔、铁盔在东周就有发现;不过考虑到直到汉代铁器才广泛的普及,可见当时铁的应用还是有局限性的。

而秦朝的武器装备在七国之中,也是比较差的,仍然是青铜器时代;甲具也仅仅是扎甲而已。扎甲的工艺是将金属切割成片状,然后在四角穿孔,用皮线将甲具编穿而成;这种工艺比较难做成头盔。而皮盔的制作方法也比较复杂,需要将皮革切成很细的条状,然后用线编织成头的形状。兵马俑的秦军的装备中,骑兵是有皮冠的,即皮盔的初级形态,相当于后来的皮帽子;部分军官装备用铁胄,是那种用铁片穿孔、皮线穿遍的胄,数量应当不多。

从汉到三国,甲具逐渐从扎甲向鱼鳞甲进步;除了欧洲后期出现的那种骑士的整体连身甲外,片甲的组成片越小,防护效果越好。鱼鳞甲的鳞片之间是重叠的,防护效果好于扎甲,而唐朝的文山甲,同样是重叠甲,但由于片与片之间只嵌套式,连接更紧密,质量小于鱼鳞甲。这种对小的金属片的加工能力,才能产像三国后期的筒袖甲,和宋朝那种步人甲那样的制式头盔。在魏晋时期头盔应当还没有普及,因为在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出土的陶俑有的戴皮冠、有的戴头盔;或者和兵种有关,或者金属盔的加工能力还不能满足全部军队的使用。

提起兵种,重步兵应当是最先配置头盔的,他们依靠近距离突击来杀伤敌人,需要最大范围的防护。秦汉期间的骑兵并不需 要重铠,那个时期没有马镫,骑兵通常是马上机动,下马作战;最多做到骑射。对机动力的要求高于防护力,秦军骑兵装备皮冠可能是骑兵数量少级别高,以及减少从马上跌落对脑部的震荡才配置的(没有马镫的情况下落马很正常)。轻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弓箭这东西基本是排斥头盔的,拉弓时,弓弦会拉到面部附近以便于瞄准;这个战斗动作要求头盔必须有很好的贴身性,否则会影响弓弦;这么高的要求,早期应当也是不配置头盔的。

而从兵制这个角度来看,在唐朝实行府兵制度之前,秦汉都执行全民皆兵的兵役政策;每个国民都有义务为国家服役,部队的装备均由国家负责。这种统筹式的装备制造和研发体系,很容易偏重于武器和甲具这种基本保障装备;并更多的考虑成本因素。故而虽然在年代更久的商朝和西周的墓葬中就有发现整体铸造的铜头盔,可考虑到头盔的铸造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太可能装备基层部队。

唐朝府兵制下,除了重装备和马匹外,个人盔甲等由兵员自己负责。显然的,这个时候兵员对甲具护效果的考量就远大于成本考虑,毕竟是玩命的生意。唐以后甲具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进步,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从技术、成本、兵种等方面来看,大多数士兵不戴头盔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