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马有聊 | 欢迎光临,这里是收藏「甲胄」的秘密基地!

 860277 2023-01-2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

黑马

有聊

vol.06

-

图片

事情要从两周前说起。当时方仔正在阅读家人们向《天都擂台》专栏投递的关于“武侠梦”的稿件,翻找资料无意间看到了一位清初时期画家说的话:

“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寥寥几句,原本是在讲述笔墨关系,却将我的思绪领进了千百年前的沙场,那些纸本、影像里全副武装的士兵,仿佛尽在面前。

图片

长毛、三叉戟、弓弩、盾牌...

在这些武器之外,折射着阳光的坚固铠甲,成为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

01 

图片
图片

电影《英雄》讲述了一名无名的刺客本可以成功刺杀秦王,却最终没有这样做。

其中有提到因为刺客嚣张跋扈,秦王已经十年不卸甲胄。在冷兵器的时代,一副甲胄相当于一个人的“保护神”。

图片

图 | 截自电影《英雄》,网络

在民间,其重要性有了另一种体现,有俗语言道“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说的就是法律禁止平民藏甲。

仔细一想,弩箭伤人甚至杀人,甲为防御装备,那怎么私藏一甲就能顶上三弩?私藏三甲就判为死罪呢?

首先,古代可没有拨打110电话来求救的情况,面对野兽、盗贼等危险时,佩刀自救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如果是带刀剑招摇过市,在汉代以后有明文规定禁止。

图片

历代王朝中,宋代禁武最轻。朝廷不禁兵器,铁匠们也会开放式作业售卖武器。

咱们来假设一个情景,一个人带刀寻衅滋事,官府的人赶来捉拿其实也较为简单,就像电视里那样:众人一围,长矛一指,乖乖就擒。

再者,地方的巡捕一般是穿成这样的,不佩甲:

图片

可如果一个人穿着甲胄闹事弓箭难穿、长矛不进的,战斗力直接翻数倍,能抵抗多个不佩甲的对手。

所以在古代,流通于民间的甲胄是极高的不稳定因素。

不过,古代百姓想要藏上三个甲比较难,概率极低,为什么这么说呢?

图片

图 | 15世纪的西方骑士盔甲

其实无论东西方,盔甲皆是士兵身上最昂贵的装备之一。

战国之前,冶炼技术还不够成熟,盔甲以皮质材料为主,皮甲的制作此时已经比较麻烦:要有大量动物剥皮,再熟皮、柔皮,再缝制、刷漆,平时还要多加保养。

“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像当时独霸一方的吴国,有3000副已经非常多了。

图片
图片

图2 | 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墓出土皮甲复原图,网络

中国的铁甲,由“鳞片”组合制成,其价值更加高昂。

甲叶、绳线、皮带等每个部件再加上整个制作过程,都需要匠人亲手来打造。唐朝为例,一副普通骑兵铁甲需40多个匠人合作,前后共8道工序,制作200多天才完成。

事实上非常简单,平常百姓购买不起,买得起的、请得起人做的、养得起的人藏甲,甚至藏了一副又一副,真的是为了自我防卫吗?

在朝廷看来,与图谋不轨不无关系。

图片
图片

图 | 秦始皇陵石甲胄,网络

因此在古时“藏刀事小,藏甲事大”,现在你理解了吗~

图片

02

图片
图片

神龙有鳞,勇士有甲,“最好的战士”值得配备“最好的铠甲”,众多制式中的“最高品”

图片

接下来盘点的中国古代十大铠甲,来测测自己知道几个吧!

棉甲

光听名字已经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棉这么柔软的材质会成为铠甲呢?

图片

图 | 截自电视剧《还珠格格》,网络

根据明代文人朱国祯的作品《涌幢小品》中记载,棉甲是这样制作的:

“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图片

图 | 清,黄色缎绣彩云金龙纹棉甲,网络

相较于“都护铁衣冷难着”的铁制甲,棉甲的优势挺明显的:不生锈不发霉,御寒力强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尤其是在清朝,三眼铳、快枪、火铳等热武器出现,棉甲仍具备优于铁甲的防御力。

只是对付弓弩等锐器时,大部分士兵还会在里面再穿上一层铁甲。也有的棉甲内里在要害部位装有铁片。

山文甲

山文甲,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中国式盔甲。

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宋至明。在影视剧中,山文甲基本成为中原军队武将的标准配备,所以也可以说是大家最眼熟的一款。

图片

图 | 来源《画说中国历代甲胄》

但神奇的是,这款甲胄并未留下任何原件,十分神秘。因而它的构造也在业内一直争论不休。

图片
图片

图 | 来源网络

第一种是说这种山纹是纺织纹理。

第二种猜想是山纹甲片以丝绳缝缀在织物上。

第三种是山纹由山字形甲片错插编织。

第四种说法是山纹由人字形三棱锥互相咬合,而这种工艺也是甲胄爱好者最想复原出来的一种。

图片

锁子甲

公元前5世纪甚至更早,可能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首先发明了锁子甲,不过西方社会一般认为,欧洲古代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最先发明了这种铠甲。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锁子甲就已经传入中国。

图片

图 | 铆接锁子甲,网络

据《晋书·吕光载记》记载:“铠如环锁,射不可入。”


据《通典·吐蕃传》记载:“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便,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所能之伤也。”

它的防御能力到底有没有说得那么厉害?有人做了实验。

图片

图 | 来源网络

不仅接住了利器捅刺,而且还完好无损。

只是在面对钝击时,锁子甲的柔软轻便的特性立刻变成了它最大的劣势。

明光铠

明光铠的样式比较多,而且有繁有简。特征是在胸前和背后各有两面金属的圆形护甲。

经过精心打磨、抛光,很像一面镜子,在阳光下会射出明亮的光线。实战中,有时还可以利用反光眩晕住对手,从而制造更多的攻击机会。

图片

图 | 来源百度百科

因此,明光铠一出现便受到了士兵们的赞扬,《唐六典》里更是将它列为唐十三铠之首,足以证其口碑之好~

可即便是这样,明光铠仍然随着大唐的灭亡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淘汰的理由只有一个:性价比低!很低!非常低!据资料记载,制造一副明光铠需要6到9个月,修理一副明光铠更是需要40多人。足以证其造价之高了吧......

鱼鳞甲

晚唐时期,取代了明光铠,鱼鳞甲成为主战的金属铠甲。

但这只是它的复兴时代,早在春秋战国鱼鳞甲就已经出现,且是军官才能用的高级甲胄。

编缀甲片的绳索隐藏在甲片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锐器割断的可能。甲片可以伸缩,伸缩后重叠的部分又可以再一次被叠加,整体防护厚度可随弯曲度随意调整。

如此名贵又服帖的铠甲,会是你心中的前三名吗?

秦国铁甲

在那段多数士兵还只能穿皮甲的年代,秦国已经制作出了精密的铁甲。

图片

在《秦简》的条律中还有着赀甲的记载。赀刑,秦朝刑罚之一,就是强制犯人缴纳一定财物或服一定徭役的刑罚。

所以,赀甲意思就是罚做铠甲。

图片

据文献换算下来,如果小工一天赚6钱,一甲值1344钱,需要干上大半年,才能抵消罪罚。

图片

从侧面也可以看出,秦军对于盔甲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步人甲

既然是聊铠甲,大伙儿印象里的第一反应大多还有个关键词:重。

步人甲在这点上是绝对的胜出位。

首先,它全。全到整个身体基本都能包裹住,霸气程度不可言。

图片

其次,它“考虑”周到。

战场上交战,发力的是肩膀和大臂,容易被伤到、劈到的也是这里,步人甲的披膊不仅照顾这两处,甚至能覆盖到前胸后背,加上躯干铠甲,等于是两层。

图片

最后,它也是真的重。根据《宋史》卷197《兵志》记载:“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为了不影响士兵作战,当时特别要求步人甲的重量不可超过50斤。

如果你对此类重装铠甲很好奇,或者想要一饱眼福,春节档刚刚上映的电影《满江红》,方仔十分推荐去观看哦~

图片

图 | 来源微博@电影满江红

甲骑具装

甲骑具装在唐朝之前,一直是冷兵器战场的“明星”选手,明明是骑兵,却穿得比将军都严实。

光是马具铠甲就可以分为六个部分: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和寄生。

图片
图片

图 | 来源百度百科

要知道南北朝,不仅是看重马背功夫的北方军队扩充这一兵种,就连南方都在想方设法地发展自己的骑兵团。

试想一下,战云笼罩,铁骑威风凛凛,瞬而手持缰绳万蹄齐发,杀声、朔风嘶啸......

图片

图 | 雁行阵,骑兵突击进攻的主要阵型

可以这么说,一次重骑兵的正面冲阵便胜局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他们能够装备更精良、更完备之所在。

玄甲

西汉,由密集的黑色甲片镶成的玄甲最为先进。

图片

图 | 来源网络

对于历史迷来说,大唐“玄甲军”绝不会陌生。

李世民率领的这支部队,身着铠甲黑亮,厚所向无敌,乌压压一片,令对手闻风丧胆。

图片

以三千五百精锐(其中1000人为玄甲军)大破十万大军的虎牢关之战,更是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段神话。

罗圈甲

世人皆知蒙古军骁勇善战,却很难想象早期他们的装备非常简陋,发展到南宋时期,蒙古军的甲胄主要有罗圈甲、柳叶甲等类型。

其中,罗圈甲较为出名。

这种铠甲内部以牛皮为主,可达六层之厚!外部为扎甲形制,甲片编缀,但不同于我们之前看到的上下叠加的方式,而是呈现出一圈一圈的形态。

图片

图 | 蒙古皮铁罗圈甲

来源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模特:郝岭)

看到这里,方仔的介绍暂一告落,希望在你的世界里,中国甲胄有了更真切的模样。

但若要说最好的铠甲是哪一个?我更喜欢历史学家李敖的那句:

“射程以外的铠甲,是最好的铠甲。”

图片

热炼冷器,古老时代的技艺,现在仍能吸引着更多的人爱上“甲胄文化”,或许它不似有的传统技艺易于创新和融合,甚至说,它总是厚重的。

厚重得就像艺术家吴昌硕百年前为大都会提的匾,写着:以古为徒。

用一颗好古的心去看它,会发现古人对于应用、审美双全的追求已入臻化境。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