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行当传奇,戏说剃头匠的古往今来

 青铜妖藏书楼 2016-09-27

  有句俗话叫做“剃头挑子一头热”,源自于一个也算古老的行当——剃头匠。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方愿意,一厢情愿,另一方不同意。而今看来,剃头匠对手艺的坚守,也确实是一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

  剃头一事是从清朝入关后兴起来的。传说,有一年雍正皇帝头上长疮,梳辫子时不好受,他怀疑是梳头太监搞的鬼,一连杀了好几个太监。

  

  当时有位姓罗的道士住在北京白云观中,他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者,便想办法制做了剃头刀、刮脸刀和梳辫子用的拢子、篦子之类的理发工具,并研究出按、捶、拿等一套理发的操作方法,教给梳头太监学用。

  太监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给雍正皇帝剃头、梳辫子,雍正皇帝感到很舒服。问来由,太监们上奏是罗道士传授的。

  

  雍正便赐罗道士以"半朝銮驾、小执事"称号。罗道士于是成了理发匠的祖师爷。他死后,被葬在白云观里,即如今的"罗公塔"。雍正封他为"淡守一真人"。早年理发店里供奉的祖师爷,便是这位罗道士。

  在没有理发店的年代,剃头匠们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他们使用一种"唤头",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条铁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嗡嗡"声,这就算是剃头的叫卖声(即市声)。

  

  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钢刀布和手巾。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也不是这么简单的,过去的剃头匠都要必备10般技艺:梳、编、剃、刮、掏、剪、染、补、结、舒,现在懂得人也不多了,也就没这么讲究了。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规矩,剃头也不例外:一是唤头“三不鸣”,过庙不鸣,免惊鬼神;过桥不鸣,免惊龙王;过剃头棚不鸣,免惊同行生意。剃头也有职业道德,工作前不能喝酒,不能吃葱、蒜等带刺激气味的食物。

  

  另外,在给出家人剃头的时候,不能说“剃头”或“推头”,要说 “请师父下山落发”。在操作程序上,也与给一般身份的人剃头不同。给出家人剃头要遵守“前僧后道”。就是说,给和尚剃头要从前向后,一次剃通,俗称“开天门”;给道士剃头正好相反,是从后向前,一次剃通。除了行规外,还有许多行话。剃短头、光头称作“打老沫”,因为剃这种头型时要打肥皂;剃长发称作“耪(pang第三声)草”,把头发当做蓬乱的草;刮脸称作“勾盘儿”;刮胡子称作“打辣子”。

  

  我们年轻一代,要剪上一个好发型,自然会选择现在的美容美发店,然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那把木头凳、那把推子和剃刀,更是他们往昔的记忆。“操世上头顶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古老的技艺还在心里,十指的温柔还在延续,细致的活儿还在传承,这些“老土”的技艺都快消失,当年的发型已被五颜六色的新鲜发型代替,但不变的是老匠人对生活的向往,执着和对往昔的记忆。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铸剑师刘师傅的私人微信号:JRSWORD?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rlengbingqi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