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路三家厂的名堂与暗喻 (上)

 云游看天下 2016-09-27

文:马尚龙    图:张东、食砚无田


洋面包的“上海”名堂


老店新开,哈尔滨依然人气不减 (图:张东)

一个人年轻时候产生的好恶之情,总是很坚决并且很长久,直至老之将至,好恶之情很难改变;如果具有相思而不相见的意蕴,就会更加维护自己的心绪。


哈尔滨食品厂前身

有一位1960年代初的天之骄子——那时候大学生像贵族一样,稀有且社会地位高尚,不管你家境如何,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了。这个当年18岁的男青年,对哈尔滨食品厂的崇敬和一生的好感来自于他的高考。1963年他考上了哈尔滨军工大学,简称“哈军工”,全国重点大学,且是部队编制,可见入学门槛之高。他回忆道——“ 在延安东路浦东大楼上海警备区招待所集合,临上车前在大堂每人领取哈尔滨食品厂的各式点心若干袋(具体是两袋还是四袋记不清了),以备途中饥饿时用。当兵有这个待遇,确实没有想到。从此,淮海中路哈尔滨食品厂印进了我的记忆。”给哈军工的新生发几袋哈尔滨的点心,与其说是偶然巧合,还不如说是当年哈军工招生办老师的刻意为之。上海名点众多,哈尔滨的点心在高大上之列,让哈尔滨的点心为哈军工的新生铺垫甜蜜的前程,似乎有“哈哈”笑的联想。


淮海中路919号,哈尔滨食品厂旧址

这个当年的大学生,后来一直在哈尔滨军工事业工作,但是对家乡上海的哈尔滨终身不忘,每一次到上海,总是要去哈尔滨,还不忘在微信上博客上为其做免费宣传:“在上海淮海中路,茂名路襄阳北路之间,有一家老牌哈尔滨食品厂。那里的面包、蛋糕、沙琪玛、蝴蝶酥、芝麻排、纯奶白脱片、椒盐松仁酥……都是无与伦比的。”这种感情要比中学时代对异性同学的好感更胜一筹。青春期的异性记忆,虽然很强烈,但是年纪上去也就稀薄了;青春期的社会记忆,虽然点点滴滴,年纪上去,反而越来越清晰了。

除了哈尔滨,还有老大昌,还有海燕(“文革”前店名是凤凰),或许各有各的传说。可以这么说,这三家食品厂完全就是淮海路天然的一部分,若少了它们,淮海路的气质和味道恐怕也会差了些许。它们是高贵的,曾经是上海有钱人、明星常常光顾的地方;它们是洋气的,上海的西式点心,它们差不多占了半壁江山;它们又是世俗的,最普通的上海人,只要经过淮海路,经过这三家食品厂,也完全有能力去买一点的。


淮海路上高桥食品厂

只是,有一个并不很细微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人细究过。为什么它们不称食品店,而要叫做食品厂?淮海路算起来也是有情调的,许多店家也很有名,怎么就容得下隔壁是一家厂? 这真的是有些奇特。淮海路中西式糕点,倒是厂比店多,还有高桥食品厂,上海食品厂,天山回民食品厂……当然,名气最响的一定是哈尔滨、老大昌和海燕,各有自己的工厂,按照当时的惯例,淮海路的三家门面应该叫作门市部,而不是赤裸裸地把厂名高悬在店堂上。

既没有人质疑,也没有人解释。只剩下揣摩。

赤裸裸的“食品厂”,看上去有点原始有点土,实则放大了自产自销的专卖作用。其他食品店,包括南京东路第一食品商店和淮海中路长春食品商店的食品,品种杂陈,从糖果到鸭胗干到南货,五花八门。三家食品厂感情专一,只供应自己生产的食品,而且只限于西式点心,奶油蛋糕,巧克力,面包……五香豆粽子糖生意是从来不做的。即使在三家食品厂之间,也是糕点之趣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三家糕点绝对不会互相串门。其实三家店面之间的距离只不过三四百米之间。


淮海中路789号,海燕食品厂

西式糕点如同西式的人,自有西式的个性。唯其“厂”,凸显了自家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唯其“厂”,告知了天下是最直接的供货,蛋糕保鲜没有问题;唯其“厂”,摆出了工业化的规模。当年还是一个贫瘠贫穷的年代,不可能有任何进口西式糕点供应,于是这三家食品厂就成了市民潜意识中西方和西式点心的代言人,上海人也将这三家食品厂视作生活档次的标准,这三家厂也就弹眼落睛地开在了淮海路上。其实三家食品厂的出身并不复杂也不传奇。

哈尔滨食品厂,整整80岁了。1936年,山东人杨冠林开了一家福利饼干面包厂,霞飞路这一家还只是“福利糖果饼干支店”;初时小本经营,以后发展到六开间门面,改名为“哈尔滨面包厂”,1949年后又更名为“哈尔滨食品厂”。有网友对“哈尔滨”三字不解,堂堂大上海的面包店,为何要将十万八千里远的哈尔滨做店名?原来杨冠林年轻时闯关东,在哈尔滨和海参崴做面包生意,再到上海冒险,把俄罗斯的风格也带到了上海,生意越做越好,名气越做越响。中文店名“福利糖果饼干支店”,估计是挂靠的,它的英文店名在旧照片中清晰可见:HARBINBAKERY——哈尔滨面包房。


旧时老大昌

老大昌比哈尔滨小一岁。两个俄国人开了两家老大昌,东边一家叫“老大昌洋行”,西边一家叫“老大昌”。抗日胜利时,西边“老大昌”卖给中国老板,人称“华商老大昌”。1956年公私合营,华商老大昌与老大昌洋行合并。老大昌原址在淮海中路茂民南路路口,也就是如今优衣库的一部分。当下的老大昌则是建立在淮海路成都路口的“蓬莱药房”的故址之上——不过已经是前度刘郎复又来,2014年阔别此地12年之后,重新开张。

海燕食品厂的前身也是一家俄式面包房“包尔鹊格良面包房”,后改名海燕面包房,位于淮海中路781号。1988年拆了,因为属于烟糖公司,所以并入了哈尔滨,也只是员工并入,海燕的品牌就此无踪影了。


淮海路有情调也有名堂 (图:张东)

有关三家食品厂历史,网上有详尽且各异的版本,但是除去淘老古之外,很少有思考这三家食品厂在几十年的市井变迁、时尚升格、社会动荡和人文沧桑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事实上,这倒是更加重要也是更加有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