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

 士马如云 2016-09-27

仰望星空 
思贤师心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建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对学院学术旗帜和精神的守望及对老一代艺术大家的敬意,隆重推出“思贤师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分为八个板块,呈现张光宇、庞薰琹、雷圭元、白雪石、俞致贞、祝大年、张仃、吴冠中八位艺术大家的百余件美术作品。让人们在欣赏他们作品时,感受大师们的风采。


 光宇万象—张光宇 


张光宇是杰出的文化艺术家、中国现代的“大美术”事业的开创者,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美术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艺术人生所涉领域极广,以融合古今中外的装饰手法和语言,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民族现代艺术新风尚,光宇万象,引导了一个时代的美术潮流。


张光宇先生1900-1965



▲ 张光宇 新诗库系列《诗二十五首》纸本封面画  

43cm×28cm 1936年



▲ 张光宇 《重庆观音岩重阳洞》水彩

29cm×38cm 1941年 



▲ 张光宇 《上海沧州饭店》 纸本水彩

42cm×30cm 1954年


 天籁琴音—庞薰琹 


庞薰琹是杰出的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家,我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开拓者。他在艺术上追求要自由地、综合地构成纯造型的世界,要用新的技法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同时融合西方现代设计和中国传统装饰的精华,竭诚于中国实用美术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他的绘画和艺术设计作品的构思、技法,还是题材和表现力,都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风格和现代意识。他的艺术探索似乎都在倾听天籁琴音。 



庞薰琹先生1906-1985 



▲ 庞薰琹 《地之子》 纸本水彩

45cm×37.2cm1934 年



▲ 庞薰琹《挑水》 绢、水彩

39.7cm×33cm 1941年



▲ 庞薰琹 《橘红时节》纸本水彩

43cm×35cm 1942年


 图圭心元—雷圭元 


雷圭元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洲的艺术学子,他在学习绘画的同时还兼学了染织和漆画两类不同的艺术,为回国从事实用美术教育打下基础。由此他的人生与艺术教育、实用美术设计联系在一起,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之日起便担任副院长之职。多年来他把精力放在图案教学中,所著《新图案学》、《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中外图案装饰风格》等为新中国实用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艺术创作上,雷圭元涉猎水彩、漆画、蜡染、水墨等不同艺术,但大部分经历用在图案教学方面。他将欧洲漆画的先进技法引入中国,同时孜孜于创作实践。



雷圭元先生 1906-1989



▲ 雷圭元《瓶花》 纸本水彩

34cm×43cm 1954 年



▲ 雷圭元 《千丝万缕手中来》纸本水墨设色

39cm×72cm 20 世纪 50 年代



▲ 雷圭元 《城乡互助 物资交流》布面油画

81.5cm×129.5cm 20 世纪 50 年代


 笔墨诗心—白雪石 


白雪石于1932年拜京城画家赵梦朱为师学习花鸟画,三年后又师从梁树年学画山水。身处北京,对他学习绘画更有利的条件是可以观看到更多的前人佳作。他一方面随老师学习绘画技法,一方面去故宫博物院观摩古画,对宋元名家真迹尤其下功夫研究,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其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始终如一地笔墨耕耘。



白雪石先生 1915-2011



▲ 白雪石《八哥嬉春》纸本水墨设色

44cm×27cm 1980 年



▲ 白雪石《芍药》 纸本工笔重彩

直径 55cm 1965 年



▲ 白雪石 《千峰竞秀 万树争荣》

246cm ×122cm 1992年


 致贞清远—俞致贞 


俞致贞作为20世纪京城成就卓越的女性工笔花鸟画家的代表,经历了研习古法、传道授业、奉献才艺的一生。她在艺术道路上先后幸逢两位名师亲授,加之她个人的不懈努力,可谓出师名门,术业有成。最初受业于京派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先生,跟随于非闇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临摹历代名画八年之久,她以宋元工笔花鸟为专攻,兼研画史、画论并研制国画颜料。后又拜师于张大千门下,追随张大千到四川,领略西蜀百花风物五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她始终以艺术教学为业,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同时创作不辍。作为女艺术家,她清丽典雅的个人气质,和执著于艺术的品格,必然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俞致贞先生 1915-1995



▲ 俞致贞 《牡丹》 绢本工笔重彩

139cm×81cm 1956年 



▲ 俞致贞《锦葵》

68cm×38cm 1956年



▲ 俞致贞《荷花鹭鸶》 绢本工笔重彩

87cm×47cm 1958 年


 艳花高树—祝大年 


祝大年不仅是卓越的艺术教育家,也是潜心于艺术创造的耕耘者。他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工笔重彩和陶瓷的独特表现。祝大年的特别之处更在于他以自己的思考拓展了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表现视野和手段,一改传统花鸟画纤丽的用笔和折枝的构图方式,以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表现为工笔重彩花鸟画增加了浓郁厚重之美。浓丽的色彩,富于生活气息的画面,是对人与自然的由衷礼赞。



祝大年先生1916-1995


▲ 祝大年 《重华》 纸本工笔重彩

81cm×61cm 1962 年



▲ 祝大年 《兰花姑娘》 纸本工笔重彩

91cm×97cm 20 世纪 70 年代



▲ 祝大年 《玉兰花开》 纸本工笔重彩

54cm×110 cm 1978 年



 它山之境—张仃 


张仃是我国杰出的漫画家、壁画家、艺术设计家、中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大美术”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吸取了中国民族民间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以笔墨的诗性,多元的形式和语言之美,激活了民族文化的根脉,开创了中国绘画走向现代的新路。他曾参与国徽的设计;参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设计;他担任新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的总设计师;他是北京机场大型壁画哪吒闹海的创作者。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前院长,更是一生矢志于艺术求索的行路人。


张仃先生 1917-2010


▲ 张仃 《柏林组画之工厂》 纸本水墨设色

46cm×34.5cm 20 世纪 60 年代



▲ 张仃 《大公鸡》 彩墨装饰画

68cm × 44.5cm 20 世纪 60 年代



▲ 张仃《寒尽不知年》 纸本焦墨

95cm×89cm 1996 年


 艺冠中华—吴冠中 


吴冠中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人民艺术家,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一面创新旗帜,在我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的艺术家。吴冠中的艺术道路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国立艺术教育,和赴法国学习西方油画的历程。1946年他考取公费留学,前往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苏佛尔皮教授画室学习油画。四年后带着实现油画民族化的理想,回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开始在两种文化、两种绘画体材间寻求艺术语言的沟通,形成了融合中西又具有民族情愫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点、线、面的形式美,表现了盎然的生命诗意。



吴冠中先生 1919-2010 



▲ 吴冠中 《五台山佛光寺唐塑》纸本水彩

43cm×38cm 1954 年



▲ 吴冠中 《巴山春雪》 水墨设色宣纸

70cm×140cm 1983年



▲ 吴冠中《红莲》 布面油画

66cm×91cm 1997 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