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松岩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09-27

柴松岩,现代医家名。京都妇科名医,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妇科教授,正主任医师。兼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杂志编委及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基金委员会顾问等职。

学术思想

1辨证思想

1.1肾之四最

肾之四最,是柴老对肾气盛衰在妇科临床决定作用的高度概括。反映在辨证中重视肾气损伤的病理,在治疗中着重补益肾气的治疗,在生活中纠正耗损肾气的生活方式。尤其强调顺应肾气盛衰的阶段性规律,调整不同年龄段的治疗原则,既避免急功近利的激发动员,又灵活把握护顾肾气与运用肾气的辩证关系,是中医学“重肾思想”在妇科临床中的具体体现。在“四最”的论述中,明确了天癸不是肾气表现的全部,提出了绝经期后女性重新规划人生,保护肾气以获得高质量生活的指导原则。

1.2养护阴血

养护阴血反映了柴老妇科临床中以阴血为本的思想。阐释女性“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辨证中重视阴血不足的病理,在论治时注重滋养阴血的思路。论述养护阴血的具体方法,则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的角度看待阴血与脏腑的关系,健运脏腑开阴血生化之源,并积极治疗直接损伤阴血的疾病,同时杜绝导致“阴血暗耗”的不良习惯,另以“水库论”蓄灌和疏浚的原理,取象比类的说明阴血、血海与月经来潮的关系,强调养护为先和因势利导的原则。

1.3二阳致病

柴松岩老师引《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的论述,结合历代观点和临床实践,发展提出了阳明热毒随经传入冲脉血海,损伤阴血,扰动血海,导致妇科月经失常的观点。在辨证中特别关注胃肠功能与排便情况,在治疗上重视调畅阳明的治法,临床应用屡获佳效。介绍了“二阳致病”学说在指导高泌乳素血症的辨证治疗中取得的临床进展。

2论治法则

2.1顺应周期

顺应周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从自然规律论及人身生理,强调顺应天癸周期变化,维护或恢复女性正常的月经来潮。充分发挥传统中医技法的特长,又积极利用如基础体温、超声监测、激素测定等现代医学手段,提升妇科临床把握周期的能力。提出对“周期只能顺应而不可制造”的观点,以“借贷款”比喻“人工周期”治疗存在的隐患,遵循《素问·四气调神》中春、夏、秋、冬四气运动的规律,确立月经周期各阶段的治疗原则、具体用药及注意事项。

2.2注重气化

注重气化是柴老师最重要的论治法则之一。其理论根源是《黄帝内经》中对三焦气化的论述,不仅阐释了气化的概念、意义、状态、场所等问题,更是柴老师结合妇科临床实践,逐步提炼和完善而成。注重气化即是根据患者的生理需求、病理发展和药物性质,调整气化运动的方向和趋势,并通过健运脏腑功能来维持气化的长治久安,以恢复气化为临床追求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老师特别强调在气化的调整过程中要珍视生理和关注平衡,避免急功近利的过度干预,把握治疗进退的分寸,所谓“临床医生不能作勇士”。

2.3运用五行

运用五行生化制克关系进行辨证论治,是老师指导妇科临床的重要论治法则。尤其以“补肺启肾”、“肝无所索”学说为代表的治法应用,理论阐释成熟指导临床治疗屡获佳绩。“补肺启肾”即在久病重病、肾气痿惰、生机难复之时,利用肺肾间的相生关系,补益肺气以促进肾气的恢复;而“肝无所索”学说的形成来自于柴松岩老师对前人理论的发展和自身临床经验的总结,揭示出肾水骤亏,肝木求索,阴血不济,致肝之相火妄动,急迫化火为逆的病机,对于妇科及其他专业的临床治疗均具有指导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