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遗嘱,化学解玄机

 昵称36720007 2016-09-27


大嫂与小叔子为何对簿公堂?

一张白纸中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司法鉴定人员如何揭开真相?

这一切背后,又暗含着哪些神奇的化学原理?

敬请关注本期“今日说法”~~哦不,“化学人生”——

《神秘的遗嘱》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2010年9月,家住四川都江堰市的陈婆婆,老伴不幸病逝。在清理丈夫遗产时,陈婆婆却发现:位于闹市区的两间商铺已被丈夫的弟弟周某登记在了他的名下。

经过多次沟通无果后,陈婆婆一纸诉状将小叔子周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判定两间商铺归自己所有。不料,周某却坚持声称商铺是哥哥生前所赠,而且还给自己留有遗嘱。

可是,当周某取出遗嘱,众人却都傻了眼——所谓的“遗嘱”,竟然是一张空无一字的白纸!

面对人们的疑惑,周某道出了原委——他大哥与陈婆婆属于再婚,而且两人没有共同子女。大哥不放心将自己名下所有财产都留给陈婆婆,于是私下给弟弟留了这份“遗嘱”。为了保密,“遗嘱”是用明矾水写在白纸上的。乍一看,就是张普通白纸,看不出有任何字迹。至于遗书中的具体内容,周某也说不清楚。

这份神秘的“白纸遗嘱”中究竟写了些什么?为证实自己的主张,周某申请法院进行司法鉴定。于是,这道难题摆在了成都联合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员的面前,成为国内司法鉴定史上少有的一次特别鉴定。

为寻找破解方法,鉴定人员首先进行了预试验。他们用毛笔蘸取明矾水溶液,在与遗嘱相同的白纸上书写,晾干。之后,将这张白纸浸入水中。神奇的现象发生了:白纸上果然显现出了隐约的字迹!

那么,明矾水写字为何能在水中显现呢?下面,我们就来插播一段化学小知识——

化学知识小讲堂

明矾,化学名称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分子式为KAl(SO4)2·12H2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透明块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常被用作净水剂、灭火剂和食品膨胀剂。

从古代起,人们就常用明矾写密信。这是由于明矾水蒸发后在纸上留下硫酸铝钾结晶,而写有硫酸铝钾的纸浸在水中时,其中的硫酸铝钾会吸收附近纸上的水分又形成明矾,所以书写处浸湿得比其他地方慢,就会显现出白色的字迹。

尽管明矾水写字确实能在水中显现,但难题却并未就此解决——鉴定人员发现:这种水溶鉴定法的显现效果并不理想,纸张上的密写字迹模糊不清、离水消失,很难拍照固定,更无法提取清晰的证据笔迹;而且,水浸后的纸张再次干燥后出现变皱、变形,会对证据造成严重损坏,难以继续再次鉴定。

经过深入研究,鉴定人员认为,要完成鉴定,不仅要让字迹充分显现,还要使字迹离水后也能保持清晰,以便进一步鉴定笔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明矾的化学成份和溶于水后化学变化的把握。

鉴定人员通过分析明矾的化学成分认为,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铝离子Al3+,因此明矾水写的纸上应含有铝离子。所以可以利用铝离子的显色反应破解难题。于是,鉴定人员最终选定使用铝试剂来进行试验。

化学知识小讲堂

铝试剂,也叫“金黄色素三羧基铵盐”,分子式为C22H23N3O9。 是一种黄棕色或棕红色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在定性分析中,铝试剂可以对铝离子作定性检出:在醋酸及醋酸盐的弱酸性缓冲溶液(pH=4-5)中,铝离子与铝试剂生成玫红色络合物, 加氨水使溶液呈弱碱性并加热,可促进鲜红色絮状沉淀的生成,显色效果更为明显。

经过反复周密的实验,鉴定人员终于确定了既能清晰显现字迹,又能稳定保持字迹的最佳方案。为保证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正合法,成都联合司法鉴定中心召集所有当事人到场,一起见证了整个鉴定过程:鉴定人员将这份密写的“遗嘱”放入浓度合适的铝试剂溶液中。几分钟后,玫红色的字迹逐渐显现,正文、落款、日期,一份完整的亲笔遗嘱呈现出了庐山真面目——

随着字迹逐渐清晰,案情真相也终于大白于天下:这份遗嘱的确是陈婆婆丈夫所写,赠与对象也的确是其弟周某。不过,遗嘱中所指的房产却并非本案涉及两间商铺,而是另在别处。

于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兄嫂之间达成了和解协议。这场由神秘的”白纸遗嘱“所引发的房产纠纷,终于得到妥善处理。而本案也因成功破解鉴定难题,入选了“法治中国-走进四川”经典案例。

“还原事实真相,确保司法公正”,这就是化学在鉴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化学神奇力量的生动展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