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丽的大脑 最绚丽的人生——缅怀钱永健先生

 昵称36720007 2016-09-27

2016年8月24日,著名美籍华裔化学家、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先生猝然辞世,享年64岁。

“化学人生”以往刊发悼念文章,总是采用黑白图片。但今天这篇缅怀钱永健先生的悼文,我却决定将图片依然保持彩色。因为——钱先生对于色彩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恰如他所言:“我一直被色彩所吸引,色彩能使工作更加有趣,也更加容易接受。”

钱永健用整合荧光蛋白的微生物创作的名画《夏威夷海滩》

而他的人生,同样绚丽多彩——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他的家族是名副其实的“科学世家”——父亲是波音公司机械工程师,两个舅舅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而他的堂叔,就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

钱永健幼年时与家人的合影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钱永健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科学之路,正如他说:'我注定了继承家族的血统,似乎生来就要做这样的工作、走这样的道路。'8岁那年,父母送给他一盒化学工具,他将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调成漂亮的紫色,开始自己的第一个实验。从此,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数小时在地下室里专注于化学实验,有一次甚至在实验中引爆了自制的火药,烧焦了家中的乒乓球桌,险些酿成一场火灾。

钱永健童年时与家人的合影

16岁那年,钱永健便以金属融入硫氰酸的论文获得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并以此奖项的奖学金考入哈佛大学,之后又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美国总统尼克松为钱永健颁发西屋科学天才奖

或许正是出于对色彩的痴迷,钱永健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精力。他利用DNA技术,找到了让绿色荧光蛋白更亮更持久发光的方法,并对GFP上不同部位的氨基酸进行重组,创造出崭新的GFP变体,使它们能发出更强、更多色彩的光,如青绿色、蓝色和黄色等。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给不同的蛋白质标记上不同的颜色,从而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一研究成果成为生物化学领域最为重大的突破。钱永健也因此与下村脩、Martin Chalfie一起荣获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颁奖公报中,诺贝尔奖委员会特别指出:“在GFP的革命中,钱永健伟大的贡献是他延伸并丰富了研究人员手中的调色板。他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调色板,里面的发光蛋白质拥有彩虹的各种颜色。”

对于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誉,钱永健先生却只是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是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只是那个'制造工具的人'。

同时,钱永健的华裔身份,也令许多国人产生出“与有荣焉”的兴奋。而他在接收采访时的一句“我不是中国科学家“的言论,在当时也曾引发广泛争议。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正是钱先生的率真坦诚之处,否则,他完全可以扯几句冠冕堂皇的说辞敷衍过去。何况在这句断章取义的话之后,钱先生还补充道:”但我希望奖项能鼓舞中国的学生和科学家。”并且也曾对中国年轻人寄予殷切的期许和诚挚的建议。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钱永健先生丝毫没有减慢探索的步伐。他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攻克癌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中风之类疾病的人体状况研究方面。他的长期合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家显微成像与研究中心主任马克-爱利斯门这样评价钱永健:'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不仅因为他能够深入思考如何填补已知科学领域的空白,更因为他知道如何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研究工具。'

遗憾的是,天妒英才,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最美丽的大脑,停止了思考,最绚丽的人生,落下了帷幕。

然而,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钱永健先生虽已辞世,但他的丰功伟业,却如同他毕生所挚爱的色彩一样,永远绚丽、永放光芒。

(“化学人生”原创,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先联系授权,但欢迎朋友们转发分享)

了解更多精彩化学内容,敬请关注——化学人生

人生如化学化学悟人生

微信ID:ChemistryLif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