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密关系中,需要对自己的身份负责|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9-28

 心音是我在禅修课上,认识的一位惠州学员。当老师在最后一天的课程上,让同学谈各自对父母的感受时,心音说:我非常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父亲就是母亲生命中的灾难。他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还很要面子。”

老师问:”你的父母现在还彼此生活在一起吗?”
“在的。只是我总是无法原谅父亲。”

后来。老师刨根问底,原来心音在童年时,父亲曾考虑将她送人。而母亲因为再次生下女儿,深受各种不是与冷落。传统遗留下的问题,在她的家族中,显得非常明显,对女人的苛刻要求,也是深远的。

心音成年后,她和母亲之间,总是有很浓密的语言。母亲将年轻时所承受的委屈与不易,会有意无意的向她提起。这些在她心里埋下了深刻的烙印,也种下了怨恨的种子。

这是原生态家庭留下的成长阴影。我不知道身边还有多少这样因上一辈人婚姻的态度,给下一代孩子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印象。他们对父母的爱与恨也就此产生。

当一段婚姻关系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破裂后,有的人转身后,哪怕已经有了自己满意的生活,还是会不经意间奚落、指控对方的种种不是,像孩子倾诉、抱怨。对于内心成熟、会明辨是非、懂得宽容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尊重、理解、原谅父母所作出的一切选择。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那么幸运。

比如心音,因为母亲的叨叨絮絮,在她的内心留下阴影,使得她成为一个心中保有怨恨的人。

用心理学方面的解释来说,一个孩子在童年时,需要的无非是温饱、归属感、确认重要性,这几大满足。若得不到,Ta们的内心会产生痛苦,严重的会影响到成长。

毫无疑问,心音的痛苦,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无法释怀的母亲,在她背后推波助澜,而这些,又在一个不那么恰当的年龄,遗传给了她。成为一粒种子,在她的内心生根、发芽。最后,直接反应在一段关系中,对父亲的态度。

而另外一位来自上海,七零末出生的女子,因为伴侣出轨离婚,不哭不闹,也无怨恨。分得两百万财产后,和儿子一起移居到了加拿大。偶尔回国看看父母,见见朋友。

她对禅修老师说:“我的父母离异后,各自有了新的生活。离婚是母亲主动提出的,但她好像也喜欢讨伐、计较父亲的不是。好在我的坚定和成熟,父母在我心中的位置一样高贵,不可或缺。”

“我现在也是离婚,独自抚育孩子,但日后,不会跟孩子谈他父亲的种种不是,及出轨这样的事。大人经历的事,要学会担当,懂得内省,自我消化。没必要跟孩子倾诉。我只会跟孩子讲,成人后,对待感情要忠诚、怀有敬畏去善待。”

以上是两位不同女子,两代的人,对待婚姻中伴侣的处理的方式与态度。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宽容,智慧。前者则一直背负怨恨,无法释然的状态在生活。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带着一种情绪在生活。

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最开始都是以相互吸引为前提,他们肯定曾经都有过彼此爱慕和美好时光,只是后来,由于生活的琐碎,繁杂,彼此的兴趣也日渐削弱。我们总是误以为,所有的情感都能让彼此腹心相印。

但事实上,当情感走到一定的阶段,之前的温度和新鲜感消失之后,彼此之间似乎也失去了该有的边界,为此,会因为一些细小之事,发生争吵、抱怨、冷漠。甚至缘分散尽,各自走路,也不会放过彼此,依旧人前背后,奚落对方的种种不是。

太多的亲密关系,在一段曾经走过的婚姻里,最后,却看不到丝毫的慈悲与善待。本来是一件美好的关系,到最后尽然变得十分丑陋。攻击、谩骂、讨伐、忿恨不止,像怨偶一样在生活中,如同游戏般上演,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在原生态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Ta曾经有过的创伤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消失而变淡,反而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加深内心的伤痕。使自己生活在某一局限和束缚中。

回到心音的案例,她觉得:“爸爸是不爱我的,是有过将我送人的打算的。”这种想法一直埋伏在她的内心深处,就像一个信念,无法磨灭,因为她也觉得自己是无法被爱的,这种想象也直接影响了她的自信。

一个人的命运,为此也肩负起了原本不属于她所承载范围内的情感局限。这种局限,无法得到识破,对个人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帮助和好处的。

我们每个人,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定的伤痛,只不过,有的伤痛轻,有的可能会严重些。若我们自身不懂得如何处理,它就会对各自的生活带来影响。

“过去的事虽然已经被我们抛在身后,却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克里斯多福这样形容一些伤痛对成长的影响。他建议处理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心里开辟出一个储藏室——也就是潜意识——并把所有压抑的痛苦都丢进去锁起来,然后忘记有这回事。

“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他同时还认为,所有源自未愈伤口的信念都是自我局限的。以我的理解: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要学会自我内省、完成疗愈。不要将这种伤害带给自己的孩子,让Ta的未来也生活在黑洞中。

一个成人,在完成身份的转换后,需要对此日后的生活负完全的责任,如此,她(他)才可能会变得更有力。更能给孩子光亮、清明及平静的心智。很多原生态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之所以日后依旧带伤行走,是因为父母本身不懂,抑或无法意识,如何去照顾自己的内心、疗愈及修复。

人的心量可以变得狭隘、无光,也可以无限增长、变得柔和、慈悲。像大海一样广博。

这一切,全然来自你的信念与选择。爱需要找到出路。不爱更需要放彼此一条生路。

所有的伤痛从来都是伴随着意识成长,及自我觉醒,同步进行。你是否愿意跨进去,认真面对痛苦,让自身变得强壮;还是愿意,将一切痛苦都归结于对方的责任,并将它影响到下一代,都只是一念之差。

当你始终都能以美好的角度思考并感恩一切:“亲密关系曾经给过我很多的成长和觉悟,让我获得了内省的途径。”那么,所以的“爱意”就会覆盖“怨恨”,如此,你也就能解脱身体和心灵之苦,同时也就具备了肩负一个身份转换后,该有的责任与力量。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