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碎补鉴别之排除法在骨碎补类药材中的应用

 谭洪福 2016-09-28
骨碎补鉴别之排除法在骨碎补类药材中的应用
骨碎补
Gusuibu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和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烫骨碎补 取净骨碎补或片,照烫法(通则0213)用砂烫至鼓起,撞去毛。
本品形如骨碎补或片,体膨大鼓起,质轻、酥松。
…………………以上引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
骨碎补药材一下:


骨碎补药材二:


烫骨碎补饮片一下:


烫骨碎补饮片二:


烫骨碎补饮片横切示分体中柱(药典称维管束)下:


以上我们知道了骨碎补药材的来源与性状,现在再看看原植物的形态:



………以上引于《中国植物志》
植物图一下:长在树上的槲蕨 .........引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植物图二下:长在石头上的槲蕨 .........引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植物图三下:槲蕨 能育叶脱落,不育叶枯萎但是没有脱落,可能是冬季 ....引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植物图四下:槲蕨 老去的不育叶枯萎有的腐败,新的长出 .........引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植物图五下:槲蕨 老去的不育叶枯萎有的腐败,新的长出 .........引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植物图六下:槲蕨 老去的不育叶枯萎有的腐败,新的长出 .........引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我们知道骨碎补的伪品很多,那么怎样才能将正品从伪品堆中挑出呢,鉴别检索表可以帮我实现这个目的。
植物检索表: .........引于《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组第二册


通过植物检索表我们发现,槲蕨的二型叶是重要的鉴别的特征。所以具有单一叶柄残基的不是骨碎补。
如下图1下:


图2下:



图3下:


那么在植物检索表中有六种槲蕨同属植物是二型叶,想要进一步区分,我们要看药材检索表。

药材性状检索表: .........引于《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组第二册



注:品种整理中写槲蕨的鳞片是二型的,而中国植物志中写的只有一种形态。既然有分歧我们就先把分歧搁置,先不管鳞叶是几型的。
通过上述骨碎补药材性状检索表,我们可以根茎椭圆状长条形的中华槲蕨、川滇槲蕨和光叶槲蕨排除掉,剩下的栎叶槲蕨和团叶槲蕨我们用组织构造检索表进行排除。
组织构造检索表: .........引于《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组第二册



通过组织构造检索表,我们可以看出栎叶槲蕨和团叶槲蕨分体中柱是排列成2-3环的,而槲蕨只有1环。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药材叶柄残基是否是二型、形状是否是扁平长条状、分体中柱环是否是1环来判定骨碎补的正伪。
另外通过柚皮苷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我们也可以判断正伪,在十余种骨碎补和其伪品的薄层鉴别中,只有槲蕨和崖姜蕨的柚皮苷的斑点显著,而崖姜蕨的根茎性状与骨碎补性状区别明显,可以排除。
薄层鉴别图下: .........引于《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组第二册


有人经常喜欢给各种骨碎补伪品定种,其实给骨碎补的伪品定种比给正品定种还难,功底不深的很难定准,实际工作中,我们只需要认识正品即可,没有必要刻意去知道每一种伪品都叫什么,费时费力,还未必有结果,定错了还容易闹笑话,呵呵呵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