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健康新出路——与瘤共存

 日寒月暖 2016-09-28

寻找健康新出路——与瘤共存

作者:林志彬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我国稳态医学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抗炎症药、免疫调节药、内分泌药物和抗肿瘤药的研究与开发。1971年迄今,采用现代科技方法研究传统中药灵芝及其有效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糖尿病作用和抗衰老作用及其药理机制。

中国肿瘤内科学创始人之一孙燕院士提出: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将所有肿瘤细胞完全杀灭以“根治”肿瘤,有时远远超越了肿瘤细胞侵犯的范围和病人可能承受的限度。今天,我们可以理解,很多慢性病虽然未能根治,但病人能长期正常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我们或许可以像对待其他慢性病一样,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尽可能通过调理减少疾病的负荷,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长期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

肿瘤对人类的危害极为严重,尽管随现代科学的发展,肿瘤治疗方法也相对进步,但距离攻克肿瘤仍路途遥远。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肿瘤是身体各个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异常增生的结果,因在治疗上仅考虑如何消灭肿瘤细胞。目前肿瘤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标靶治疗等。

肿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仅用于早期发现无转移的实体瘤,对已转移扩散的肿瘤,手术治疗往往只能作为姑息治疗手段,过去手术治疗强调根治术,如乳腺癌要做乳腺癌根治术,不仅要切除患癌的乳腺,还要切除周边的大片组织,既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也造成心理上的创伤。目前,主张局限性手术,如乳腺癌切除范围变小,配合手术前后的合理化疗或放疗,使疗效提高。

肿瘤的放射线治疗

放射线如X射线和γ线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很强,可以治愈鼻咽癌、食管癌、淋巴瘤等或代替手术治疗。为提高疗效,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放疗采取“定点清除”,即放射野尽量小,而癌症局部的放射剂量足够大,使疗效提高,副作用减少。

肿瘤的化学治疗

化疗除对少数肿瘤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癌等治愈率较高,对多数肿瘤治愈率低,仅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由于化疗药的作用是抑制增殖迅速的肿瘤细胞DNA合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胞毒作用”,这就造成化疗药敌我不分,对体内其他增殖分裂快的细胞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细胞、免疫细胞等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按中医角度来看,肿瘤的化疗和放疗只重视了“祛邪(抑杀肿瘤)”,而忽视了“扶正(提高机体内在的抗肿瘤能力)”,甚至伤及正气,因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肿瘤的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药不同于化疗药,它作用的靶点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酶、基因、生长因子、调控分子等,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控和稳定作用,而非细胞毒作用,对非肿瘤组织的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化疗药少。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而抑制肿瘤及其转移。该药的疗效与EGFR的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相关,这种基因突变在东方人、女性、不吸烟人群、腺癌人群中较多见,故对此类人群疗效较好。靶向治疗使肿瘤的病理过程变成慢性过程,患者可以边治疗,边正常工作和生活,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肿瘤属于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的观点。

如何与瘤共存

近年来,学术界开始把肿瘤看成是慢性疾病,重视全身性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影响,提出与瘤共存的概念,即通过治疗控制肿瘤发展,减少肿瘤对人体的危害,长期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与肿瘤共存。这与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相符,中医理论认为健康和疾病均属于正邪相争的不同状态,健康是由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疾病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治疗疾病不一定要彻底消除外邪,只要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可。肿瘤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就属于这种情况。

中医药包括灵芝制剂的扶正祛邪功效与常规肿瘤治疗方法配合,可实现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控制和减少肿瘤对于机体的危害,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长期与瘤共存。

(注:林志彬提出目前灵芝产品的水准不够理想,达不到药理研究中提到的样品水准,因而影响其疗效。作为灵芝现代研究的一部分,孢子粉的研究价值体现,首先应加强产品的研究,生产孢子粉提取物制剂替代孢子粉或破壁孢子粉制剂。

灵芝孢子粉中的破壁技术只是解决了孢子粉吸收难的问题,却不能提高孢子粉的有效成分含量(孢子壁壳等非药用成分占到了孢子粉总重量的90%左右)。因此生产灵芝孢子粉提取物制剂即第三代去壁灵芝孢子粉,用此替代孢子粉或破壁孢子粉制剂是一可取的选项,尤其针对肿瘤、心血管等慢性病症等的应用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