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厉追责方可确保“百分百实名制”没水分

 nizijun 2016-09-29

严厉追责方可确保“百分百实名制”没水分

作者:阅 尽

报载,为封堵电信诈骗漏洞,广东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将在本月底实现电话用户100%实名登记。届时,未实名登记的电话用户将全部关停机;90天内仍不补登记的,将清除用户数据。

自此,广东将成为继西藏、新疆之后,全国第三个完成100%电话实名登记的省份。但前两者电话用户的总和为2800万,而广东则达1.8亿。无疑,广东实现全部电话实名登记,对全国有着重大的标杆意义。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年诈骗金额达百多亿元之巨。而且,它不只是对公民财产的侵害,近来更发展至“夺命”,成为影响甚广的社会公害,引发社会公愤。其中,电信诈骗中暴露的电信漏洞也备受舆论诟责。为此,工信部早在2010年即要求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后来又出台相关规定。但电信实名登记的推行并不顺利,广东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与人大的有力监督不无关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不仅为此出台地方性法规,人大代表还数次视察电信企业,监督运营商整改。

按照工信部的规定,明年6月30日前要实现电话用户百分百实名登记,否则须强制停机。广东能率先实现全省电话实名登记,这对整个电信业无疑将是个极大的推动。

面对社会打击电信诈骗的强烈吁求,需尽快筑起各部门共同参与携手作战的铁壁铜墙。尤其是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更应发挥专业优势,各司其职,在制度、技术、手段等方面堵塞漏洞,强化安全防范。而在整个“防骗链”中,电话用户的空名或虚挂无疑是主要源头,堵住此漏洞,对遏阻电信诈骗至为关键。

但是,对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全用户实名登记仍然只是第一步,“堵漏”成效如何还取决多种因素,如百分百实名登记的真实性如何,是否有水分?再者,登记与使用是否同一人,是否拿他人的身份证登记?假如实名登记沦为走过场或表面文章,所谓的“防骗链”显然也就形同虚设。因此,即便实现实名制后,仍须加强后续的监督与监管,对已登记实名的用户信息,依然有核实甄别之必要。

类似教训可谓多矣。在防范电信诈骗链条中,银行账户的实名同样至为关键。诈骗嫌犯不会蠢到用自己的真实账户转账。警方破获的案例显示,电信诈骗团伙往往掌握着成百上千的资金账户,一旦得手,被骗资金便迅速通过层层转账被提现或流出境外。照理,无论是反洗钱法,抑或银行个人储蓄的相关法规,都明文规定银行账户须实名登记。一般来说,银行开户手续也较严格规范,即便如此,犯罪团伙仍能开立和掌握那么多“隐身账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在严厉的法规与制度面前,犯罪团伙尚且无孔不入,倘若监管再跟不上,再严苛的规定也会成为稻草人。

显然,对电信、银行业来说,用户或账户的实名登记应成为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它不仅事关公民权益,更关乎公共安全。因此,在推行实名制中,不仅要确保相关制度的百分百落实,更要强化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的问责。如果是因实名登记疏漏造成民众财产受损,相关部门必须承担责任,甚至赔偿用户损失。只有严格的追责,方可保证“百分百实名制”的落实,并不含任何水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