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鹏新区落实东进战略五大行动

 方圆儒人 2016-09-29

       5月7日,《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及相关配套方案公布。按照《行动方案》制定的施工图,市委市政府将全面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推进交通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四大领域共13项重点任务、347个项目建设。这其中56项与大鹏新区发展有直接关系,264项与大鹏新区有间接关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东进战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各项部署要求,大鹏新区突出生态文明、湾区经济、全域旅游等特色功能,确定“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交通先行、区域联动;民生为本、普惠共享;厚植优势、创新发展;突出重点、梯次推进”五大原则,制定实施《大鹏新区落实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方案明确提出“努力将大鹏半岛打造成为深圳的特色发展典范区”的建设目标,未来五年大力实施交通提升、民生提质、筑产兴业、“旅游+”、“生态+”五大行动。

       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表示,“东进战略”的实施,将为新区在交通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新区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为“东进战略”的受益区、承载区和特色区,大鹏新区将牢牢把握“生态立区、旅游发力、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的基本策略,突出生态特色,积极培植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努力做到生态红利、资源红利、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释放,在“东进战略”的推进中体现大鹏担当,争创大鹏业绩。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搭建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互融互通、旅游率先发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的大发展格局。

       行动1 交通提升:打造内畅外达“陆海空”立体化交通体系 半岛旅游实现“进得来、出得去、游得畅”

       总体目标:全面加快辖区陆海空铁交通路网建设,实现对外通达效率及岛内交通循环质量“双提升”。到2020年,力争地铁8号线二期(盐田至大鹏)开通运营。全区道路总里程达到400公里,道路网络密度提高至12.5公里每平方公里。公共交通达到机动车出行分担率50%,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6%。

       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三大集散中心;力争8号线延伸至南澳月亮湾

       加快实施8号线二期(盐田至大鹏)前期工作,启动葵涌交通集散中心等轨道交通配套设施规划,力争2020年前建成运营。积极争取16号线南延至新区,与轨道8号线相衔接,形成东部轨道交通环线。

       积极推进8号线二期延伸至南澳月亮湾、新大集散中心,为南澳旅游专用口岸建设及新大片区世界级主题旅游项目引进提供轨道交通配套。加快推进与8号线二期相衔接的葵涌、大鹏、新大等三大集散中心及其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干线道路及慢行系统的“零距离接驳”。

       陆路交通:外部通达东部各区;岛内实现景区联通;着力构建“三横两纵一循环”的干线型道路网、“一纵一横”高速路网及环岛滨海绿道系统。

       岛外交通,重点推动外环高速(深汕高速—盐坝高速段)、盐坝高速节点改造、坪西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加强大鹏与东部三区的联系力度。争取外环高速继续延伸至盐坝高速以南,利用新规划的大鹏第二通道与坪西快速路对接,形成一条新的贯通大鹏新区南北的对外快速通道。

       岛内交通,推动区内各功能片区互联互通,加快鹏坝通道、南澳环岛通道、环城西路、环城东路一期、环城东路二期(南延段)、环大鹏湾海岸公路、坪葵路扩建、新大至西涌旅游疏解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次干道、支路建设和改造,打通断头路。力争实现半岛主要旅游景点的交通循环。

       同时,新增一批绿色公交线网及站点,着力解决各旅游景区交通衔接问题,强化公共交通运力保障,着力推动公交服务均等化、公交覆盖通达化、高峰期公交服务特殊化。研究新增开往惠州、东莞、汕头、赣州、厦门等地的城际旅游客运班线,强化跨区域交通联系。

       海路交通:建设南澳旅游专用口岸;新建3个应急配套码头

       打通“海上东进”战略通道。重点加快南澳旅游专用口岸规划建设,争取建成集水上游艇保税仓和口岸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打通大鹏半岛联接香港、惠州,辐射粤东的海上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公共游艇帆船码头,为粤港澳试点游艇海上自由行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东涌、西涌、杨梅坑等3个应急配套码头,争取开通大鹏至盐田和惠州海上捷运巴士等交通航线及“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旅游专线,研究规划大鹏至汕头汕尾、福建等地航运旅游观光专线,推动实现“海上东进”。

       空中交通:加快一批直升机停机坪建设;启动直升机、水陆两用机机场研究

       前瞻谋划布局,重点加快葵涌、大鹏、南澳、坝光、西涌等一批直升机停机坪规划建设,争取开通大鹏至深圳、广州、香港、澳门、厦门等机场“点对点”通用航空线路。着手开展在西涌或下沙等片区规划建设水陆两用东部水上通用机场的前期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深圳机场在大鹏半岛规划设立城市候机楼(点),开通直达机场的交通快线。

       行动2 民生提质:补齐教育、医疗等发展短板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总体目标:努力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到2020年,市十一高、市大鹏医院建成使用,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1500个以上,新增病床2000个以上;提供养老病床900个以上,筹建保障性住房1万套,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2平方米;燃气管道覆盖率达到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万元。

       打造葵涌现代特色新城和大鹏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       建设南澳滨海旅游特色小镇

       按照城市副中心标准规划建设葵涌中心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轨道开发建设商业综合体地标,把葵涌中心区打造成为现代特色新城。稳步推进龙岐湾土地整备及围填海,积极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将大鹏打造成兼顾生活、旅游双重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南澳墟镇综合整治工程,提升环境质量和旅游配套能力,延续原有街区小尺度和渔镇风貌,努力将南澳塑造成滨海旅游特色小镇。

       谋划文化体育设施布局       加快高级中学、人民医院建设

       争取更多具有区域辐射力、带动功能强的重大公共服务项目落户大鹏。规划建设区级文化中心、区级体育中心、深圳书城大鹏城、咸头岭遗址公园及博物馆等重大项目,争取市里在项目规划建设的土地政策、项目布局、资金扶持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的倾斜政策。

       加快市十一高中、市大鹏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丰树学校二期规划建设,推动与人大附中全面合作办学。积极实施“三名工程”,探索与知名医学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合作办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特色学院引进力度,规划建设滨海大学园区,推进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与国内名校合作办学落户大鹏。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推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深入实施阳光救助、优抚安置、春风就业、老弱病残孕关爱等民生工程,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敬老院优化整合等项目建设。完善“一核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格局,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充分满足低收入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需求,逐步扩大人才安居政策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水库水厂及给水管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燃气输配管网建设。加快建设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信息化平台及配套设施,提升城区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推动建立东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

       引导非农建设用地以整村统筹等创新方式,参与重大旅游、商贸项目的配套建设。加快推进“一区一策”项目实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以参与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等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从“单一物业租赁”向“投资、服务、管理”等多元化模式转变。鼓励股份合作公司之间联合、与大企业协作发展,完善股份合作公司治理结构,着力提高集体收入。

       行动3 筑产兴业:打造生物、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基地 构筑海洋产业发展热土

       总体目标:创新型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到2020年,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硬件设施基本建成,园区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累计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家以上,建立市以上生物实验室或工程中心8家;海洋科技研发及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引进市级以上重大海洋项目3个。

       将生物谷建成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园区

       推动深圳国际生物谷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力争在核心启动区内设立国家级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赋予“国家大科学战略示范基地”使命。推动制定类似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配套政策的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激励政策,重点包括开展生命健康“大科学计划”、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快速审批、LDTs(实验室自建)等先行先试政策,推动设立国家药品评审深港分中心。瞄准国际一流的建设标准,重点加快生物家园等产业园区和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进国家高端科研实验室,逐步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生命科学产业园、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等载体建设。探索LNG冷能利用,推动深圳国家基因库一期建成使用,加快国家基因库二期建设。加大与东部其他三个区共建生物谷支撑功能圈层力度,力促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健康产业形成大鹏特色服务体系

       以生命科学前沿探索为引领,着力在个体化治疗、数字化健康管理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大鹏半岛特有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检测评估、健康理疗、医药研发、医疗器械设计、营养与保健食品开发等生命健康产业,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鼓励企业投资开发养老保健、健康咨询、护理康复等项目,建成区域辐射力强的养生休闲服务中心。

       构筑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地

       加快引进知名海洋科研机构、海洋高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海洋工程技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落户大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及院校的交流合作,重点推进中科院大学深圳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南科大东部校区(生物与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海洋学院)落户及建设工作,加大对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的研究及成果转化力度。继续推动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集海洋生物研发、中试与生产、成果评价鉴定、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区。

       行动4 “旅游+”:“全域旅游”新模式率先发力 规划建设世界级主题公园

       总体目标:逐步实现大鹏半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旅游业与海洋、文化、体育、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和国际户外运动天堂;新建五星级标准的酒店3-5家,引进驻区旅行社10-15家;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5亿元。

       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全域发挥“旅游+”功能,凸显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促进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旅游+城市更新”。高标准规划建设葵涌中心区,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旅游+新型工业”。发展工业科技旅游,鼓励辖区能源企业开展核电科普、电厂游览、LNG参观、瓷爱谷体验等工业观光项目;

       ——“旅游+现代农业”。规划建设大鹏生态创意农业园,完善旅游休闲功能,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

       ——“旅游+生态”。围绕七娘山国家地质公园、排牙山、笔架山区域打造山地户外运动体验带;

       ——“旅游+人文”。推进大鹏所城、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咸头岭新石器遗址、有价值村落的保护开发,努力建设大鹏历史文化名片。

       引进世界级旅游项目,创建5A级景区

       加快世界级主题旅游项目落户新区,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旅游消费平台。启动A级景区创建工作,按照5A级景区标准加快环龙岐湾滨海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动下沙、西涌等重点旅游片区开发建设,完善高端酒店、旅游综合体、海上运动基地、滨海慢行系统等设施,加快建设旅游观光轻轨等体验旅游项目。打造较场尾等海上户外运动旅游体验带及七娘山等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体验带。引进举办国际级冲浪、摩托艇等海上赛事。

       构建多层次旅游发展空间

       探索“轨道建设+旅游开发”模式,规划建设一批轨道交通旅游综合体。高起点规划建设大鹏湾、大亚湾等东部湾区临海走廊,大鹏湾突出滨海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聚集,大亚湾突出国际生态旅游等产业集聚,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湾区临海产业布局。在遵循新区“三山两湾”生态格局,形成“三城四区五小镇”的城区空间结构。

       行动5 “生态+”:建设三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先锋区

       总体目标:争当全市乃至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到2020 年,三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基本建成;PM2.5年均值低于25微克/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4吨标准煤/万元以内;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7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平方米,绿道总长达到250公里;升级宜居社区创建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建设东部湾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强化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推进跨区域的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海洋资源保育等,建设东部生态廊道。加强盐田至大鹏海岸线景观优化、滨海栈道互联,共同打造世界级滨海休闲景观带。构建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合力提升东部生态价值。

       ——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积极推动海岸带综合治理、红树林保护与培育、珊瑚礁修复与珊瑚保育等工程,重点加快国家级海洋公园、新区海洋珊瑚博物馆、较场尾滨海公园、杨梅坑滨海公园、沙鱼涌滨海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园等项目规划建设。

       建立海域水质污染、赤潮、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海洋灾害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先锋区

       开展自然资源权属调查,完善产权和资产监管体系,健全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化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推动水体、森林、海域、湿地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使用权转让。创新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依托大鹏半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推进生态保护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生态联合执法体系,为全国破解生态环保多头监管难题提供示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