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就懂丨极简中国美术史(二)

 湖北刘恒 2016-09-29

曾孜荣简介:

1990年代末曾任《好书》杂志编辑,参与“旌旗网”创建。

2004年加盟台湾大块文化,协助著名出版家郝明义先生、沈昌文先生处理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事务。2007年入职今日美术馆,担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东方艺术》杂志主编、《今日中国艺术家》丛书执行主编、今日美术馆副理事长等职务。2016年4月任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

上期回顾  读完就懂丨极简中国美术史(一)

5.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

    宫廷画家们一般都小心翼翼地为皇家作画,心理与手上,多少会有所拘束。民间的画家就不太一样了,他们主要靠为庙宇和大户人家画壁画为生,这样就比较自由自在。(中国历史很早就出现了民间职业画匠,只是他们很少留下姓名。)唐朝伟大的画家、后人称为“画圣”的吴道子,起初也只是一位民间画家。

    来看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的局部。如果说顾恺之的线条像“春蚕吐丝”一样安静、匀速、绵密,那么吴道子的线条就像被风吹动一样疏朗并富有动感。大家看那个女子飘起来的头巾,最左人物的衣袂飞扬,就像风吹麦浪。

    吴道子的线条,粗细变化是很明显的。画画的朋友都知道,要保持线条粗细均匀,就必须慢慢匀速画。当下笔的速度有快慢的变化,线条的粗细感也就随之而来。线条的粗细变化,可以产生强烈的动感。所以后来美术史上把吴道子的线条称为“吴带当风”(也叫兰叶描),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正好是一动一静、一疏一密的对比,气氛截然不同。

       (图14: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1

        (图15: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2

 

6.   -张萱(约713年~741年)

    初唐国势强盛,宫廷画家如阎立本他们,主要任务是描绘帝王的文治武功、展现大唐国威,包括众所周知的《步辇图》里唐太宗召见外藩使者什么的。但是唐玄宗后期,放纵享乐,国政渐乱,国势渐衰,这时的宫廷画家就不怎么画政治题材了,转而去描绘宫廷内的生活场景,于是“仕女画”兴起了。张萱、周昉等宫廷画家就以此闻名。

    这幅张萱的《捣练图》据说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画面最前是几位宫女在捣练。练,就是绢布,绢布不干净或是不平整了,需要先用清水将它捣洗。今天还有一些乡村,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仍然是用木棍来捶打……如果布匹有破损的地方,还需要缝补。画面中间这个仕女就是在缝线,大家能看见她拉开针线的姿态,很准确。

    接下来是“熨烫”,用熨斗把绢布烫平。有一个宫女蹲在地上生火,拿着扇子给火盆里的炭火鼓风。我们甚至可以清楚,扇子上面还有一幅小景山水画,火盆里的木炭,正在变得越来越红火,可见画家对细节的严谨写实。顺带说下,我们今天说丫鬟,指没有身份的婢女,就是因为古代她们都把发辫梳成两个圆环,左右各一。而有身份的女士,发髻都是盘上头顶的,就像图中一样。

    大人们忙着熨烫绢布,有个小女孩,显然是帮不上什么忙,就在绢布底下钻来钻去,又淘气又可爱的样子……大家可以发现,张萱笔下的仕女形象都很丰满,所以后人也把张萱“仕女画”的特点概括为“丰肥体”

           (图16: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图17:唐·张萱《捣练图》局部细节

 

7.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

    周昉的时代要比张萱晚一些,他的仕女画“样式”被称为 “周家样”,与吴道子的“吴家样”平分秋色,能成为艺术的经典样式,这是很高的评价。相对于张萱《捣练图》的中唐样式,因为周昉的时代已接近晚唐了,我们可以看到,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女性的装扮细节更为富贵、华丽、奢侈。衣服、发髻尤其是蛾眉,很像电影中日本女子的传统服饰。

    这是因为日本受到大唐文化的影响极深,而且日本的天皇“万世一系”,皇室法统没有更迭,所以今天在日本还能看到很多原汁原味的唐韵文化,比如京都的唐式建筑。而在中国反倒几乎消失了,中国的改朝换代实在太多,文化在改朝换代中也会被遮蔽、淹没。

    《簪花仕女图》还树立了一个有趣的“样式”,就是古代贵族妇女的身边,总会有一些“符号”相伴,例如叭儿狗、团扇、拂尘等等,我们在后面的中国人物画中,还会见到,只要有贵族女士出现,它们就如影相随。这些宠物和器具,是贵族女士悠闲生活的符号

           (图18: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图19: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细节,团扇、拂尘

 

8.     敦煌石窟里的唐代壁画

    再极简的中国美术史,也不能漏掉敦煌哈……敦煌是汉唐王朝的西大门,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历史上被称为华戎所交一都会。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个阳关就在敦煌的附近。古代走西域做生意,不仅路途艰辛,而且风险极大,各种天灾人祸,常常就回不来了。

             (图20:敦煌唐代壁画:美丽的佛像)

    大约从公元4世纪(西晋末年)开始,一直到元末明初,明军打败元军,封锁嘉峪关。在这前后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受佛教影响的“丝路”商人与地方官员,供养了无数不知名的工匠画家在敦煌开凿洞窟、壁画佛像与佛教故事,以感谢菩萨的护佑、祈求得到福报。敦煌壁画一共有735个石窟,45千平方米壁画。大致分为神灵形象”(佛、菩萨画像等)和“俗人形象”(故事画、供应人等)两大类。

    下面这幅唐代的故事画正好记录了商人遇到匪徒的场景,锋利的长刀、举手投降、满地钱货……连驴马都吓呆了!

       (图21:敦煌唐代壁画:《商人遇盗图》)

明日预告

读完就懂丨极简中国美术史(三)

 

---

视频创作不容易,打个赏支持下吧
0人赏赐

    赏赐的金钱将转换为优豆发放给作者

    作者将获得相应的收益

    打赏排行:- 未上榜 查看榜单
    谢谢

    网络不给力

    请稍后再试

    赏赐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